10日晚,在因為晚歸和父母發生沖突后,年僅14歲的少女小盈從6樓縱身跳下,在被搶救了近1小時后,她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據知情者介紹,“父母對她期望很高,有時候教育方式難免粗暴。”小盈跳樓前曾留下一封長達4頁的遺書,這封遺書沉重得讓人幾乎窒息,除了滿滿3頁內心情緒的發泄,只有一句遺言:“爸媽對不起,希望你們別太傷心。”(摘自1月12日《新華網》)
一個年輕的生命縱身一跳,卻是給一個家庭帶來難以逆轉的災難。近年來,學生跳樓自殺的悲劇每年都有上演,生命逝去的同時也引人嘆惋。筆者不禁要問,正處于花樣年華的少男少女為何屢屢以跳樓這等極端的方式輕率地結束自己的一生?在諸多案例中,學生因學習壓力大、有負家庭期待而自殺的,不在少數,正如成都市犀浦鎮的小盈一樣。那么,學生跳樓頻發,誰是壓倒孩子們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可以說,現在的家庭教育中存在一個誤區:重智商輕情商,只要孩子學習好,就什么都好,反之,則冷言冷語甚至暴力相向。部分家長平時只關心子女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對子女的思想教育,使孩子學習負擔很重,心理壓力很大。而悲劇發生后,總是痛心疾首,追悔莫及:早知道這樣,他哪怕不上重點中學、哪怕考不上大學,只要能快樂就挺好的。作為旁觀者,大部分家長則是唏噓不已,然而更深層的反思卻是沒有或者可以說是轉瞬即逝。
在反思家庭教育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的是,學校必須要重視對學生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時尊重他人的生命、人格尊嚴,保持對生命的敬畏。這應該是學生進學校的第一堂課的內容,告訴學生不要傷害他人,也不要被他人傷害,學會保護自己。可是,我國這方面的教育,卻很薄弱,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社會,都更關注學生的分數、成績,甚至為取得高分,老師和家長會不顧學生的身心健康,由于學生在缺乏尊重的環境中成長,因此他們并沒有形成生命尊嚴的意識,遇到挫折時,走極端的學生近年來越來越多,動輒采取暴力方式處理同學間很細微的矛盾。
對于每一個父母、老師來說,孩子教育任重而道遠,不應只是教給孩子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健康、獨立人格,使其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古圣賢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為了孩子的成才,讓我們從現在開始,都來重視對孩子的更加全面性的教育吧!最后筆者懇請告誡自己的孩子: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學會珍惜自己生命、尊重他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