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朱清時:“教育改革比經濟改革更艱辛”
2015-01-29來源:南方都市報(節選),作者:莊樹雄 霍健斌

       人物簡介

      朱清時,1946年2月7日生于四川成都。1968年,畢業于中科大近代物理系。1974年12月,調入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1979年,成為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出國留學人員之一,1982年回國。1991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1994年7月,回母校中科大從事教學科研。1998年至2008年,連任中科大校長。2009年9月,被深圳市政府聘為南科大首任校長。2014年9月,卸任南科大校長。卸任后回到中科大,目前主要整理在南科大的相關資料。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一畝成敗未定的高教試驗田,一位毀譽相隨的改革先行者,南科大創校校長朱清時之后,應有后來人。

       2010年12月19日,16名稚氣未脫的少年到深圳參加一場別開生面的考試。一位老教授給每人發了一張白紙,鄭重其事地說,請大家在紙上畫一棵樹。樹畫完,考生們被要求用文字描述自己的作品,然后交卷。

       這些學生中,最大的不過十四五歲,最小的才十歲。他們都是高考成績達到“一本線”的“超常生”。此前一天,他們在家長陪同下,和全國各地近千名學生一起,費盡周折找到南方科技大學。

       那時,南科大校園還在建設中,啟動校區只有三棟半樓———其中一棟和其他學校共用。學校的工作人員也不過幾十人,但學生和家長卻像被磁鐵吸引的釘子般涌來。而磁場的核心,就是南科大的靈魂人物———創校校長朱清時。

       孤獨少年 以夢為馬

       那一年朱清時已64歲。

       時光回溯50年,11歲的朱清時上初中,在成都十三中過著自立的住校生活。朱清時說他當時已習慣孤獨,書是唯一伴侶。最開始他迷上詩歌,一心想當個詩人。后來喜歡上數學、化學和物理,最崇拜的偶像是一生傳奇的法國數學家伽羅華。

       1963年,朱清時考入中科大近代物理系。他鐘愛的座右銘是孟子的“天之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大學時,他每日早起,從校園一直跑到八寶山頂再返回,晚上臨睡前用涼水沖澡。他在日記本上抄錄了一首詩,其中有一句:“未來就在我們身上,我們自己就是未來的種子。”

       2014年9月1日,即將卸任南科大校長的朱清時最后一次主持學校開學典禮,以自己大學時代抄錄的這首詩,表達對新生的祝福和勉勵:“永遠相信未來吧!未來總是用微笑歡迎我們的……”

       十年改革 兩度折戟

       朱清時和中科大緣分頗深。1994年,畢業近三十年的朱清時,重返母校執起教鞭。此前,他曾在青海、大連等地工作,并赴海外留學數年。重返母校時,他已是中科院院士、享譽國際的化學家了。

       1998年到2008年,朱清時當了兩屆中科大校長,是繼該校創校校長郭沫若后,第二位連任校長的人。

       朱清時說,回國時雄心勃勃,想為中國科教出一份力。1998年出任校長后,“大權在握”的他花了很大力氣從國外引進教材,改革教學方法,希望把國外前沿、鮮活的課堂復制到中科大。“但做了幾年,迫于形勢做不下去了。老師們沒有積極性,因為改變教材和教學方式,要花很多時間學習、備課,但老師要發論文、搞科研。”

       此路不通,朱清時又想從人的角度解決問題。第二個校長任期內,適逢許多中科大老教師退休,他從國外引進大量人才,想靠這些人完成改革,但最后還是不行。

       兩次折戟,朱清時意識到問題的根源在大學行政化,在于管理體制的落后、僵化。但他已沒有時間。2008年4月,將從中科大退休的朱清時接受《南方周末》專訪,談到大學校長們對高校評估的看法時,打了個比方,“我們都是坐在火車里的人,突然發現火車走錯方向了,但是這時誰都不敢跳車。因為這時你要承擔很大的風險。”

       2008年9月退休后,朱清時到各地演講,也與友人登山靜修,品茶練字。

       但逍遙閑適的日子并不長。很快,來自深圳的獵頭公司和相關官員登門拜訪,想讓朱清時出山,辦一所與眾不同的大學。

       高教改革 深圳破局

       朱清時擔任中科大校長的十年,恰是中國高校大規模擴招的十年。

       朱清時在中科大校長任上,曾堅決抵制大規模的高校擴招。“這十年里,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規模上來了,但教育水準保持了嗎?大學生的標準是否在下降?”

       和“壯志未酬”便退休的朱清時一樣,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高教改革的必要性與迫切性。甚至有些教授聯名給教育部部長寫信,呼吁直面“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

       這時,創造了無數輝煌和“第一”的深圳也有意有所作為。深圳特區草創時,主政者們就以“當掉褲子辦大學”的勇氣,硬是在南山海濱“拉扯”出一座深圳大學。深大創立之初,以其改革銳氣迅速崛起,當時甚至有“北清華、南深大”的說法。但獨木難成林,多年來,深圳僅有一所本科大學的慘淡局面,已成為官員和市民心中永遠的痛。

       四面出擊、尋求“大學之道”的深圳于2007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籌建南科大。

一開始,籌建申請被拒絕。2009年8月,深圳再次提出申請。申請的理由從為提升本地科研實力、發展地方經濟服務,轉向通過教育體制改革,建設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正是這一定位的轉變,為日后轟轟烈烈的南科大改革埋下伏筆,也促成了深圳與朱清時的攜手。

       有一位老教授對當時尚在猶豫要不要去南科大的朱清時說,我們這代人,對中國高校改革一直懷有夢想,南科大是極為難得的機會,能夠突破現在所有的條條框框,“你來吧,這一次不一樣”。

       聽了這句話,朱清時動心了。

       五年艱辛 功過未定

       后面的故事,早已為世人所熟知。

       從2009年9月朱清時正式獲聘南科大首任校長,到“自主招生 自授文憑”口號的提出,再到首屆教改實驗班啟動,以及后續種種風波如“港科大三教授出走”、“正局級副校長選拔”、“首屆學生被要求高考”,直到2014年9月朱清時卸任,南科大走過波瀾壯闊的五年。

       2014年7月9日,朱清時為兩位提前畢業的南科大教改實驗班學生王嘉樂、何明浩頒發畢業證書。第二天一大早,他抑制不住興奮,打電話給南都記者,“這是中國半個世紀以來,第一次有一所大學發自己的文憑和畢業證書。南科大走出了第一步。”

       如今,68歲的朱清時回到安徽,但與千里之外的南科大依然聯系緊密。該校首屆教改實驗班大多數學生正申請國外高校研究生,他們都不約而同找老校長寫推薦信。每一封推薦信都用英文寫成,他已經寫了兩百多封。

       朱清時已卸任三個多月,但南科大新校長一直遲遲未到位。在朱清時看來,南科大改革依然處于脆弱和敏感的狀態,他現在每天上網關注南科大的消息,卻不愿做具體評論。

       朱清時說,當初在設計南科大校徽的時候,用了一個火炬,象征為中國高教改革開路。朱清時說那時就意識到教育改革的艱辛,比經濟改革更大。

       當年他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說,改革是中國高校的必由之路,南科大要做實際意義上的改革,“但成功的不一定是我們。”

       五年之后,南科大成敗未定,朱清時毀譽相隨。但他覺得南科大至少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推動“自主招生 自授文憑”的試驗,二是在高校去行政化上做了諸多嘗試。至于個人,朱清時曾表態,最希望得到的評價是“中國教改先行者”。

       對于一所創辦才五年的高校,對于剛剛卸任的創校校長朱清時,現在還不到蓋棺定論的時候,但歷史總會給出評價。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