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本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可是一個年近六十的老人卻永遠的倒在了旅途之中。或許這位老人患有高血壓、心臟病或其它容易導致猝死的疾病。或許這只是一次難以避免的旅途悲劇。節日期間,本應充滿歡樂祥和,筆者亦實在不想去觸碰這類讓人落淚的新聞。無奈悲劇的發生過程有著太多難解之謎,讓人不吐不快。
謎面之一,這位老人是否真如其家屬所說,身體一直很好,并沒有任何疾病?還是從來沒有為老人作過身體檢查?抑或為了推卸責任,有意在隱瞞什么?如果身體無恙,何以導致猝死?是老人自身過失,還是屬于列車方的責任事故?如果其家屬從來沒有帶老人體檢過身體,或明知老人有病,何以敢讓老人踏上一個人的旅程?如果還有刻意隱瞞的行為,意欲何為?這些問題,首先應弄清楚。
謎面之二,按照列車行車的常規,列車每停靠一個站點,乘務員都會檢查洗手間并且要鎖上洗手間的大門,列車員何以不照章辦事?若說中途疏于管理,是旅客擁擠之故,那列車到達終點站后,洗手間何以還成為被遺忘的角落?此外,臥鋪車廂乘客上車后要換票,并在快要到站之前重新換票,這些規章制度是否流于形式?是事出有因,還是長期疏于管理?筆者想,上述幾點,哪怕列車員只做到了其中一點,是不是能夠減少悲劇發生的幾率?
或許我們還可以再作進一步的推論。譬如,該次列車如果擁有一個優秀的團隊,列車員待乘客如親人,尤其是對于孤身老人,能做到沿途照料,無微不至,老人還會猝死8小時而無人知曉嗎?更為讓人吃驚的是,如果不是接站的家屬久候無果,老人很可能還會靜靜的躺在洗手間里不知到什么時候。
造成這個悲劇的原因很多。比如家屬能夠有人陪同,不讓老人踏上一個人的旅途。比如家屬能夠時不時與老人通通電話,全程掌握老人的有關情況。比如列車員能夠按規換牌,勤于巡查,及時清掃洗手間,或在到站后清查工作不留死角。這一切一切或許都不會發生,起碼不會猝死8小時還沒人知道吧。太多的“如果”了,可遺憾的是,就連一個微小的機會都沒留給這位老人。
新年之際,發生這樣的悲劇,無論是對家屬、對列車方,對知悉這則悲劇的人們,都是不能承受之痛。無論這次悲劇如何定性,如何結果,一個生命已經永遠定格在了新年的前夜。或許,在今后的歲月里,似這樣為著團圓踏上長途旅程的老人依舊會再出發。唯愿我們的家屬多一點陪伴,多一點攙扶,希冀我們的列車多一點愛心,多一點周到,讓回家的路真真正正成為親人們的團圓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