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卡拉加斯國家森林(CarajásNational Forest)南部邊緣,一條土路在倒下的巨樹身后出現。成隊的卡車和皮卡在上山的土路上前進,掀起滾滾紅塵,向上看是巴西的熱帶雨林延綿不絕,但在山下,露出一片四邊形紅色傷疤,在綠色的山坡上格外顯眼,挖掘機和卡車軍團在上面工作。這個名為S 11D的項目未來將建成帕拉州繼SerraN orte礦山之后的另一個巨型鐵礦。負責運作的是巴西國有資源巨頭“淡水河谷”,按計劃礦山明年就能開始運營,到2018年每年的鐵礦石產能將達到1億噸——高端、優質鐵礦一直是巴西的經濟命脈。
“淡水河谷”是世界最大的鐵礦石供應商,也是美洲最大的礦產企業,該公司負責北部鐵礦項目的總裁杰米爾(Jamil Sebe)說:“有人說不可能做到開發礦業和保護環境并存,對此我不同意。過去11年我們一直向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學習最環保、最經濟的采礦技術,今天終于開始行動了。”
1967年,服務于美國鋼鐵公司的一名巴西地理學家在卡拉加斯森林首次發現鐵礦石。1985年SerraNorte礦山開始運作,現在依舊是全球最大的鐵礦,周邊由此形成18萬人口的配套城市,SerraNorte雇傭的合同工就有4.6萬人。“淡水河谷”在附近還有很多其他項目,包括銅礦、煤礦和金礦。這個1591平方英里的森林保護區已有3%被開采,因為森林下面礦產最豐富。環保人士認為,在政府的掩護下,“淡水河谷”伺機在卡拉加斯國家森林的全部地方開礦,因為這里的鐵礦石實在太多。但是S11D上方的兩個湖泊非常珍貴,政府機構已劃定湖邊500平方米以內范圍為“緩沖帶”,不能開發,在礦業巨頭看來,這顯然不夠。
因為交通條件差,從礦山到吉塔湖(Guitar)要顛簸3個小時,即便如此,遠處機器的轟鳴聲還是隱約可聞。途中碰到一頭野豬、數條大蛇經過土路,路邊還能看到浴缸大小的鷹巢,露出雛鳥的小腦袋。吉塔湖是兩湖中較大的一個,周邊環境獨特。這里被稱為“金屬草原”,附近巖層中金屬成分特別豐富,賦予湖邊生物——尤其是昆蟲類——不可思議的艷麗顏色,你能看到12厘米長的巨型螞蚱,通體碧綠,好像科幻生物,還有仿如巨型蝴蝶的大蛾。科學家已經發現,僅湖泊附近就有40多種獨特動植物。去年當地大學生曾在巖石上用身體組成“SO S”抗議S11D,他們認為哪怕湖泊因為“緩沖帶”而幸存,周邊環境也不復從前,不可能保護全部物種。但“淡水河谷”無視抗議,還試圖跟巴西環境部協商,縮減“緩沖帶”。1998年,為與鐵礦隔絕,卡拉加斯國家森林保護區成立。而公司的態度是:“要不是成為保護區,就算沒有礦山,森林也早被伐光,這里一直是去森林化最嚴重的地區。”
在巨大的礦坑里,黑黢黢的卡車艱難爬行著。從這里開始,礦石沿著專門修建的單軌鐵路,行程1000公里,前往圣路易斯港,登上貨船。為了S11D項目,還會增建一條鐵路。目前全球鐵礦石價格下跌,每噸不到55美元,這也不能阻止礦坑的蔓延。它們不僅成就了沿線的鐵路,還帶動航運業發展,大小城鎮在附近興起,整個行業關乎數十萬人的生計。S11D項目還在準備階段,就雇傭了3萬人,開始運營之后會有2600名常駐工人,另有7萬人服務于相關產業,已有兩個新城鎮伴隨著S11D成長起來。
S11D決定不再使用卡車運礦石,“淡水河谷”將修建9公里長的傳送帶,將它們送到森林外圍的處理廠。處理廠設計為板塊式,有點像樂高玩具,這是從石油開采行業借鑒而來的,目的是將現場工作人員減到最少,德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工程師設計了S11D項目中使用的絕大多數設備。
S11D的礦道綿延9英里,這不僅是“淡水河谷”所建的最長礦道,也是全世界最長的鐵礦石礦道之一。這驚人的礦道消耗的不僅是自然環境,還有巴西的歷史。SerraNorte礦山附近有189個洞穴,里面記載著早期土著的活動。早在9000年前就有游牧部落生活在亞馬遜叢林里,并漸漸在洞穴附近定居,他們學會了種植樹薯和富含能量的水果巴西莓。研究發現,9000年前的土著已經懂得保護環境,他們在森林里耕種,卻不會砍伐一棵樹。就在吉塔湖北面一個洞穴里,專家發現地面上散落著瓷器碎片,歷史至少有500年以上,他們希望能在大破壞之前完成對洞穴的詳細挖掘。但是,SerraN orte動工后,已有40個洞穴遭到不可挽回的破壞,有些在考古學家進入之前就被填平,還有5個在專家急忙撤出文物后被推倒。
大規模伐木和人類棲息地的擴張已導致亞馬遜雨林急速縮減,雖有“緩沖區”,但湖濱“金屬草原”的特有生態系統恐怕無法承受每日挖礦和炸山的強烈沖擊,現在“淡水河谷”雖然承諾會對所有洞穴提供相應賠償,但是多數歷史遺跡和生態環境一旦被破壞,千金也無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