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昨晚的夢,在夢境中,我們覺得那一切都是真實的。但醒來后發現原來那一切都是虛幻的。其實,我們睜開眼后看到的這個世界和夢里又有什么區別呢,只是在時間上一個短一點,一個長一點罷了,就像是從一個夢又切換到了另一個夢,其實都是鏡花水月。孰真孰假,《金剛經》里有一句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但是太多的人都太當真了,乃至把財色名食當成了生命的全部。為了得到丁點的“幸福”,卻失去了太多的“幸福”。幸福,是“心”的一種感受。心,就像大海。一顆平靜、安詳的心才是幸福的心,才是可以承載一切的心。而一顆裝滿了“財色名食”欲望的心是一顆中毒的心,是一顆生病的心,因為欲望的本質就是“苦”。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富翁,每天讓他勞神費心的事情跟他擁有的財富一樣多,他每天都愁眉苦臉。富翁的隔壁住著磨豆腐的小兩口。兩人雖生活得貧苦,可一天到晚卻是歡笑聲不斷。富翁問管家:“我有這么多錢,怎么還不如隔壁窮酸的小兩口過得快活呢?”管家說:“這沒什么,我能讓他們沒幾天就笑不出來。”到了晚上,管家趁隔壁小兩口熟睡時,悄悄丟了一錠金元寶過去。小兩口撿到了“天下掉下來的”金元寶后,高興得不得了。可是,才高興了沒兩天,苦就來了:磨豆腐這種又苦又累的活兒以后是不能再做了。可是,做生意吧,沒經驗,賠了怎么辦?不做生意吧,總有坐吃山空的一天。丈夫心里還想,生意要是做大了,是該討房小的呢,還是該休了現在這個黃臉婆;妻子則在琢磨,早知道能發財,當初就不該嫁給這臭磨豆腐的。就這樣富翁再也沒聽到隔壁的笑聲了。
其實外在的這些物質,我們需要的很少,只是想要的太多。當我們把內心當中熏染的財色名食的欲望不斷的淡化、放下,而去提升內在的修養時,我們的幸福感自然能得到增強。幸福是來自內在修養的提高,心靈的提升,格局的開闊,慈悲與智慧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