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豐縣正能量公益發展中心理事長萬利忠
口香港商報資深記者葉子 中華時報大陸首席記者余淑琴 中國網副總編馬紹純 中國華藝廣播萬潤東
2016年元宵前后,一個被大火嚴重燒傷的年輕人張恒的命運牽動了數萬人的心,眾多媒體同時指向江蘇最西北的小城豐縣,同時也讓很多人知道了豐縣正能量公益發展中心這個公益機構。為了給張恒籌備治療費用,這個一向低調的機構掌門人也高調的出現在公眾面前。不論是張恒治療的九七醫院還是募捐現場到處都有他的身影,事無巨細,忙忙碌碌。就是在他的組織發動下,短短的不到10天的時間,就有6萬多人關注了這一事件,超萬人為張恒捐款。截止3月3日各種捐助渠道共為張恒籌款超過20多萬,參與救助張恒的愛心人士來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還有很多在海外的華人華僑,但超過百分之80的人還是來自張恒的家鄉豐縣。很多網友在問,這只是一個怎樣的公益機構,為什么可以一呼百應,甚至全民參與;這一救助活動的組織者和發起者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何在豐縣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帶著眾多大家所關心的問題,日前記者來到江蘇省豐縣采訪了豐縣正能量公益發展中心理事長萬利忠。
古城豐縣地處江蘇省最西北角,與山東、安徽、河南都挨著,是四省七縣的交匯地。由于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素有“千年龍飛地、一代帝王鄉”的美譽。豐縣雖是一個縣城,但人口也有130萬之眾。初春的豐縣春寒料峭,欲暖還寒,街上的綠色植物正在悄悄的泛綠。走在大街上隨便采訪行人,不管是老人還是孩子,問到“救助張恒”,大家都說知道這事并還捐了款,都能說出“正能量”這個詞,都知道豐縣有一個叫正能量公益組織。說到萬利忠,很多人說“他可是個好人,做的可是救命的好事”。我們在九七醫院采訪張恒的家人時,他的母親朱敏也說:“遇到萬總,真的是遇到救命的好人了”。“好人萬利忠”,我們本來就打算以此為主題進行采訪的,可見到萬利忠時一說到“好人”這個話題,萬利忠連連擺手。“在情義豐縣,我怎么敢稱好人,這里有著太多的有情有義的豐縣好人,你們上網搜下很多豐縣人在全國都出了名。有已經病逝了的渠立強,還有全國勞模劉景全,全國道德模范謝淑華。自己什么也算不上,只是按照自己的理念想在家鄉豐縣做點事情,離好人的要求差的太遠。”。這番話是我們在醫院看望萬理事長時他說的,由于連續十多天的加班加點,為張恒籌款的事情吃不好更睡不好,只有大量的香煙、濃茶、咖啡來支撐。2月27日現場募捐結束后,他就悄悄進了一趟醫院,3月3日帶人去徐州九七醫院給張恒送去首筆10萬元的愛心款,由于又是一夜沒睡,從徐州回來又進了醫院。主要是頭暈頭疼,醫生建議住院觀察休息,這對萬理事長來說這幾乎不可能,因為每天的善款要統計入賬,還要公布出來,這些都是別人無法替代的工作,因為怕賬目混亂,造成不必要的影響,所以只有親力親為他才放心。還有公司的其他事情讓他實在有些吃不消了,但對作為軍人出身的他來說,追求完美是他對自身的要求,也是他對職業道德和操守的嚴格要求。
看著高大健壯的萬利忠理事長,卻是滿頭的白發,這和他實際才47歲的年齡不太一樣,雖滿臉的倦意,但還是能看出他曾是軍人的氣質。快人快語,干凈利落,講話一點不拖泥帶水,直奔主題。他說,做公益慈善是需要積淀和傳承的,公益之心是要培育的,這次發起“救助張恒”活動一開始他也很矛盾,怕得不到大家的響應。如果倡議發出了得不到支持和呼應,他甚至做出了其他救助方案,這樣的活動考驗著他,也考驗著他的家鄉人。但出乎意料的是一呼百應,甚至是全民參與,他又欣慰的說這也是情理之內的事情,因為他的家鄉是“情義豐縣”,這里的老百姓是有情有義的,是知道感恩和回報社會的。
交談中記者了解到萬利忠就是豐縣人,他1970年5月出生,高中畢業后才16歲的他便入伍到福州空軍。在部隊從事新聞寫作,由于表現突出,入伍第二年就加入中國共產黨,并于當年榮立三等功一次,后來到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學習。畢業后先后在《解放軍報》、《空軍報》擔任新聞記者,后來又來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海峽之聲電臺做新聞記者、主持人。由于工作需要到香港工作了兩年,回來后擔任某辦副處級主任,香港回歸那年27歲的他擔任了一家企業的董事長,4年后再次回到某辦任正處級主任。2007年擔任海峽文藝傳媒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2013年兼任福州市江蘇商會會長。采訪時,萬理事長遞過來的名片,上面卻只寫著豐縣正能量公益發展中心理事長,后來記者知道這是他的眾多頭銜中最小的。他笑著說你們今天是來采訪豐縣正能量公益的,如果哪天采訪其他的項目再說其他。交流中發現萬理事長心里始終裝著家鄉,之前他一直積極參與家鄉豐縣在福建的招商,近幾年他更是加大對家鄉的投資力度。2014年4月在豐縣成立徐州鳳凰湖休閑養老產業有限責任公司,投資8億元建設總面積1500畝、3000個床位的國家級休閑養老示范園區。同年10月又成立徐州大漢雄風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目的是將家鄉的文化旅游資源進行整合推廣。為了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他把公司全部放在豐縣,有人說豐縣太小,不會讓人關注,項目可以在豐縣,公司總部至少設在徐州市區。萬利忠反對這樣的做法,他說豐縣是家、是根基,做企業的同時就要回饋自己的家鄉父老。誠如萬理事長所言,當初要投資休閑養老產業選址時,江蘇常州、山東泰安、福建漳州等多地領導邀請,想讓這樣大型的養老中心落地。可萬利忠主動回到家鄉和縣領導談投資建設事宜。豐縣縣委、縣政府、縣開發區等相關部門非常重視,還派出由縣領導及相關部門組成的考察團到福州進行考察調研。縣委原書記邱成等主要領導更加重視,多次組織相關部門對鳳凰湖休閑養老產業示范區進行論證、調度。萬利忠說他在家鄉投資得到所有人的支持,他一定把這個利國利民的養老項目做成示范,并爭取把鳳凰湖養老上市。
說到在外近30年的經歷,萬理事長有些感慨。他說記得3前年參加一次福州市的老鄉聚會,由于每個人胸前要貼一個寫著籍貫和姓名的牌子,他填寫了豐縣,集會開始很多人問豐縣在哪里,也有人說他是“大豐”縣的。當他解釋自己的老家是劉邦故里時,又有人說劉邦不是沛縣的嗎。更讓他難過的是就連很多豐縣老鄉胸前的牌子寫的都是徐州,這次的聚會深深的刺痛了他的心。回到家里他一夜無眠,思緒萬千。他輕問內心,是家鄉豐縣忘記了這些在外的子弟,還是我們忘記了家鄉。豐縣老家常說“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是的豐縣雖不富裕,比不上很多地方,但那就是生養我們的地方。這一夜他發誓有機會一定為豐縣多做宣傳推廣,擁有眾多粉絲的他平時經常用微信、微博發關于豐縣的各種消息,引來大家對豐縣的關注。去年豐縣蘋果節就有來自南美的一行六人奔著他來到豐縣考察、觀光,他自己承擔了大筆接待費用。有人說他太傻,政府的事何苦自己出錢,他說哪怕有一個人幫助把豐縣宣傳到海外,就值得,也算為家鄉做一點貢獻吧。因為經常走出國門的他知道,在異國他鄉如果有人知道他來自有著大漢起源的“劉邦故里”豐縣時,那是多么驕傲和自豪的事情。萬利忠一直用行動來踐行他回報家鄉的承諾,他本來已經擔任了福州市江蘇商會會長,但為了讓豐縣在福建更有知名度,他利用手上的資源籌劃成立福州市豐縣商會。去年5月,豐縣縣委統戰部李以林部長、縣工商聯原郭彪主席一行到福州對設立福州市豐縣商會做了調研,并對萬理事長前期籌備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回豐后專門向縣委、縣政府做了匯報,等待時機成熟后馬上成立福州市豐縣商會。
2014年,萬利忠再次回到豐縣創辦了徐州大漢雄風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親任該公司董事長。并于當年策劃發起了“為了母親的微笑—救助貧困母親”大型愛心關注活動,之后的一年間他用15萬元看望了50多個貧困家庭、貧困母親、孤寡老人、抗戰老兵以及困難復退軍人,還有在福州的豐縣籍戰友的父母,這些事他只帶著公司的領導前往,沒有通知任何媒體。他說他的行為是小眾的,很多人也都這樣做,但這不是公益的力量,他要在家鄉探尋一條公益慈善的路子,那就是大眾參與,全民關注的公益之路。于是他聯合了多家愛心企業,于2015年的9月23日成立了江蘇省首家以正能量命名的公益機構—豐縣正能量公益發展中心。豐縣正能量公益成立之后他除了利用自己的人脈為正能量公益積累了不少善款外,并沒有做任何活動。為了節約成本,他算了一下召開成立大會至少要花掉5萬元,于是他就召集大家開了一個內部會議宣布豐縣正能量公益發展中心成立,就連要舉辦的豐縣正能量公益發展中心黨支部成立及授牌大會也一并取消了。幾個月來他通過豐縣正能量公益的微信公眾平臺一直在推送豐縣正能量代表人物,同時發表自己和其他的關于正能量以及中華傳統文化公益的文章,從第一個關注者到今天5萬多人的關注,豐縣正能量公益微信公眾平臺成為很多人追捧的媒體。他說這就是正能量的匯聚方式,等到正能量匯聚到最好的時候釋放出來的就是核裂變式的驚人能量。就像這次救助張恒這件事,2月21日他接到救助材料,22日上午他帶領幾個正能量公益的領導前往九七醫院看望張恒并核實事件的真實性。他們顧不上吃飯在回豐縣的車里就研究好決定對張恒進行救助,其他的事情都落在萬理事長一個人的身上。回到辦公處,他就埋頭做方案,等倡議在豐縣正能量公益公眾平臺fxznlgy發出去都夜里11點多了,這時他才覺得餓了,原來晚飯忘記吃了。“救助張恒”的倡議通過微信傳播出去,很快來自成都的徐海燕就用微信紅包轉出200元,并告知明天再匯入800元。緊接著豐縣一位在城管工作不愿意留下姓名的女士轉入220元,這給了萬理事長很大的信心。第二天一早醒來,打開手機他驚呆了,太多捐助者的紅包擠滿了微信通道。同時他也獲得另外一位接收捐助款的豐縣正能量公益發展中心副理事長李鋒的手機也被捐助者的加滿。短短幾天就有幾萬人加微信關注此事,大幾千人捐助張恒,少的1元,多的幾千元。由于手機太卡,很多愛心紅包被退了回去,為此2月27日,舉辦了大型的“救助張恒”現場募捐活動。當天上午來了300多人,豐縣著名的書法家景大文、茌良芹、趙峰、李志偉、王健、朱邦衛、朱勇、張尊軍、渠慎龍、李青嶺等共30副書法作品現場義賣,收到極好的效果。萬理事長含淚為張恒寫下的《孩子,我愿為你把眼淚哭干》的詩,被年輕的主持人譚澤、謝莉動情的朗誦,很多人現場留下了眼淚。這幾天家鄉豐縣/時常飄著小雨/是我見到你的那一刻開始的/我在悲痛中喜歡這樣的雨天/除了代表春天來了/還能把我眼淚遮掩/自從看見你/我就淚眼漣漣/家鄉的花兒樹木/都在悄悄的蘇醒/你的生命卻還在寒冬里/掙扎徘徊/孩子/我愿意為你把眼淚哭干/如果能把你的生命澆灌/那場大火差點奪去你年輕的生命/當你被送進醫院/猶如燒焦的樹干/除了微弱的呼吸/還有可以肆意流淌的鮮血/哭倒在醫院地板上的爹娘/以為你再也走不過這個冬天/然而你的名字早注定了/你生命的張力/還有永恒/我很歉疚/我太晚來到你的身邊/太晚以正能量的名義/為你發起募捐/就在前幾天/我舉起手背/想為你的生命托起明天/忐忑惶恐著/怕得不到響應/這樣的募捐/除了考驗著我/還考量家鄉情義豐縣/你知道嗎/這一聲吶喊/如春雷般炸開/陰霾的天空也被撒開/為你生命留下陽光燦爛/救命的善款如潮水般/匯聚到家鄉豐縣/5、10、20、30、100、成千上萬/一個個微信紅包/不僅僅是愛心善款/也是鮮紅的血液/流淌進你的軀/孩子/按理我該高興起來/但我仍是淚眼漣漣/原來這個世界真有大愛/我們的家鄉父老沒有拋棄你/因為你是她們的孩子/孩子/我真的愿意為你把眼淚/在這感恩間流干/愿淚水能化作清泉/把你干枯的身軀澆灌/你看/家鄉的春天已經來了/寒冬過后的樹木/也在悄悄的換上新綠/你也該起來走進這陽光燦爛/你如花的年齡/等著和春意盎然一起綻放/孩子如果需要/我真的為你把眼淚哭干/如果我的淚水可以感動上天/我會對天許下心愿/我在咱們家鄉豐縣等你/你不回來/我不離去/你不回來/我不老去/為你我還要留著這雙眼/看你這個追風的少年。
2月27日張恒的母親也來到了現場答謝豐縣正能量公益發展中心和家鄉豐縣的父老鄉親,離場時她哭著雙膝跪倒在臺上,萬理事長也流著淚一步跨過去拉住她,同時臺上臺下哭聲一片。3月3日萬利忠帶領10多位志愿者代表前往九七醫院,在燒傷科主任王良喜、主治醫生蘇本玄、張恒母親朱敏、徐州慈善總會的工作人員以及媒體的見證下移交首筆愛心款10萬元,并馬上存入張恒的醫療賬戶上。
說到家鄉豐縣,萬理事長說:家鄉是包容的,至少他認為是可以包容像他這樣在外歸來的游子的,因為家鄉在他們這些長時間遠離的人來說就是母親。如我們小時候在外被欺負了,受了委屈都會跑回家來,第一時間躲在娘的懷里先哭一場,再讓娘帶著我們去討回公道,一般娘都會說幾句狠話,如下次見到欺負咱們的人狠狠的罵他,然后娘就會給弄點好吃的安慰一下我們這個受傷的小心靈。那時生活都太拮據,不過就算是一個小小的雞蛋,也足以讓自己十分滿足,把所有的不快樂都忘記了,不多時間又和那些欺負咱的小伙伴混到一起了,當然母親是沒有去狠狠的教訓欺負我們的那些孩子。我想這就是包容吧,是母親的寬大心胸包容著我的感傷,包容著我們的過錯,就是在這樣的包容下我們從一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成功人士。他感慨的說開母親太久了,從一個孩子到了也是滿頭華發的中年人,也就是離開母親那天離開的家鄉豐縣,近30年間我見過幾次母親,就回到家鄉的懷抱幾次。母親的牽掛包容未曾改變,家鄉豐縣的一切都在改變,但家鄉對在外歸來的孩子的包容改變了嗎?兩年來在豐縣身邊聚集了很多正直、真心的朋友,是可以托付承諾的。
說起家鄉“情義豐縣’的來由,是因為漢高祖劉邦。豐縣是劉邦的家鄉,當年47歲的劉邦和他今年一樣大,那時他只是一個泗水亭的亭長,相當于現在的治保主任,就是管管街面的打架斗毆、征繳勞役,雖說也拿薪水,估計還不夠和一些朋友吃喝之用,即便如此他還是很講義氣,身邊聚集著一幫兄弟。和歷史上說的他是流氓是不一樣的,他只是很講義氣罷了,就是這義氣害了他,也成就了他。那一年他壓著勞役經過芒碭山,白蛇攔路,眾勞役紛紛嚇跑,他也不加阻攔,因為這些人都是從他家鄉被抓來的苦力。他一怒之下拔劍斬斷大蛇,看跑的七零八落的徭役,想反正都是死,干脆不干了。于是他就帶著那些沒有跑掉的家鄉徭役在芒碭山里打起游擊來,不久各地農民起義,他也揭竿而起帶著這幫兄弟干起革命,后來就有了大漢開國以及400年的大漢霸業。
說起這次為張恒發起募捐,雖然付出很多辛苦,但還是遭到極少一部分人的質疑和詬病,其實我們也可以理解,因為這樣的大型的,幾乎全民參與的社會救助大家都沒有經驗,也是邊干邊學,力求完美,質疑的聲音正好是鞭策著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他說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有著成熟的公益理念和制度,發起募捐的機構就是善款的監護人,如果募集到的善款有溢出部分,這些公益機構有權追回的,用于下一個救助項目,如果受益人拒不歸還的是要吃官司的。他重申豐縣正能量公益發展中心是在民政注冊的有法人資格的公益機構,財務是隨時可以接受相關部門和志愿者代表監督核查的。采訪到了后期,萬理事長說家鄉豐縣的春天真的來了,我們在享受陽光燦爛的時候,那個叫張恒的孩子還在徐州醫院躺著,他說張恒的治療有專業的醫生,我們只能為救助張恒多募集一些資金。這時他眼睛濕潤著說道,“很多人加入了這場愛的救援,幾天來自己的眼淚一直再流,是被這些有愛心和正能量的人感動的。”但是很多人注意到了這次整個救助過程和現場募捐,除了江蘇省最美警察、公安部一等功獲得者、豐縣公安局東大警務工作站站長王玉亭參與并來到現場。王玉亭在活動一開始就捐助了1000元,那天在現場再次捐出1000元,獻出一份愛心的同時他也是滿眼淚花。這個豐縣、徐州、江蘇乃至全國聞名的,讓犯罪分子聞風喪膽的警界“鐵漢”,前往徐州看望張恒以及在參與“救助張恒”活動中多次留下了眼淚。情義豐縣有很多“豐縣好人”、愛心志愿者服務隊,還有“全國道德模范”以及提名獎獲得者,平時就算上街撿個垃圾都要有電視臺報道,此番這樣的活動卻只有一個王玉亭參加。萬理事長無奈的說,“難道是我們不給報酬或者還要捐出善款的原因嗎?個中滋味誰讓能知。但可以知道的是你不管是什么樣的模范和先進人物,如果你脫離了老百姓,甚至你寒了那些曾擁護你的家鄉人的心,那你就淪為了名利的犧牲品。不要忘記了,當你需要投票時我還用紅包為你發動投票,別忘記了我曾給你說過如何從事公益,別忘記了我親自為你寫過吹捧你事跡的文章。當然你可以忘記我,但你不能甚至不該忘記你也是有情有義的豐縣人的一份子。”
萬利忠接著說,“是的,原本我們和張恒和大家都不認識,但大家卻因為這樣的一件事走到一起來,看到一個個陌生人的捐款我都會感動的落淚。我才知道家鄉情義豐縣真的有大愛,才懂得這個情義不是那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能詮釋了的。是我們的父老鄉親的義舉善行為豐縣筑起的‘情義’二字,這兩個字重千金,萬金不換。如果一直把那些孝敬父母的人、本職付出的人評為道德模范的話,只能說這個地方基本沒有了道德和情義,因為孝敬父母是我們最基本的行為準則,也是為人之根本。怎樣來考量一個地方的道德標準,就像這次救助張恒一樣大眾參與,所以群眾才是最大的道德模范。一味的沽名釣譽,貪圖名利的人,就算成了一地方的典型,他真的能走進老百姓里面嗎?就算把銅像鑄造的再好,也會有一天被風吹日曬成一堆破銅爛鐵,只能重新回爐,這不叫豐碑,只有你在老百姓的心里烙上了那植根于民的印記,你的名字才會永恒,才不會被吹得無影無蹤。作為一個公益團隊或者人物,一味地看著好處和名利,眼睛只看到上面的領導,行動只和攝像機鏡頭同行,那他們真的成了一種道具,一種供人賞玩的玩偶。”
他說就如這次參與救助張恒的人和他,他和張恒根本都不認識,但他們為什么要施以援手,他為什么要發自這次救助。他自己認為公益是要培育的,要傳承和感染的。今天大家為一個張恒匯聚起的正能量,會一直留在這里,留在人們心里。以后你會為參與這樣的公益而感到自豪,因為一個鮮活生命的托舉,有你的一份力量。如果有一天大災大難來臨的時候,只要有人振臂一呼,這里大多數的人都可以站到救援的行列里來,為父老鄉親留下生的希望,同時也是救了自己,因為這里是我們的家園,是我們的情義豐縣。我們聚集在一起就是把這里當作公益之路的加油站、正能量匯聚點,讓我們在公益的路上越走越遠,也讓情義離太陽更近,讓家鄉豐縣的情義更真。當他哭著寫下那首《孩子,我愿意為你把眼淚哭干》的詩時,決定不再夾著尾巴,要高調的去面對那些需要全社會來共同救助的人。就是這樣也遭人打壓,想為這次現場募捐設置人為的障礙,但就算被人譏笑嘲弄,他還是做了,做下了豐縣一直以來沒人去做的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話說回來你不做、我不做、他不去做,大家只在這個地方談論其他地方如何,只看到有災難的地方萬眾一心的排除困難,當真的災難來臨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一點準備也沒有。他多次說到,如果真的遇到災難時有一只訓練有素的志愿者隊伍,屆時有人振臂一呼,就能成為一只救援的有生力量,也可以為家鄉父老多點生的希望。其實這不是危言聳聽,防范意識、憂患意識讓大家不敢懈怠。只所以舉辦這樣的眾多志愿者參與的活動,就相當于練兵。同時也告訴家鄉的各公益機構,他不是來爭榮譽的,是來向家鄉那些模范和“豐縣好人”學習的,等他的項目有了結果就會離開豐縣,回到他在福州的出發點,他真誠的希望家鄉的領導還有那些朋友知道,他不是敵人,只是暫時寄居在家鄉豐縣。如果家鄉人想讓他討人喜歡,請給他時間;如果家鄉人真的討厭他,也給他一點時間,讓他辦完他的養老產業。其實不管如何,他都會離開這個生養他的故鄉,與其讓他帶著對家鄉的悲觀失望離開,不如讓他感念著家鄉的溫暖去往他鄉。畢竟,他來沒有讓誰的利益受損,他去也不會帶著怨恨,就如他不管在那里都沒有說過家鄉的不好,正如“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難道家鄉母親還會嫌棄自己的孩子嗎?他一直相信大多的情義豐縣人,會包容自己的孩子,不然有情有義的豐縣人的稱謂只是哄人玩的,“情義”兩字也會永久離開他的母體豐縣的。
采訪結束,初春的豐縣天氣有些悶熱,還穿著冬衣的萬理事長笑談家鄉是比福州好,他這次離開福州很久了,但他在家鄉的日子是快樂的,更重要的是踏實,因為這里是他的家,家鄉人對他是關愛的,讓他處處感到溫暖。告別時,萬理事長說家鄉的春天都來了,讓大家心手相連,把愛心釋放并傳遞出去,讓道德之花隨著這個春天一起綻放,讓正能量公益的力量匯聚在情義豐縣。看著頭發花白的他,記者心中也被一股暖流遍襲,抬起頭看著天空飛來的大雁,猶如春風中穿梭的精靈。突然想起萬理事長說的“希望我的行為可以激發正能量”,記者有理由相信豐縣在有情有義這樣的大氛圍中,一定可以讓正能量匯聚,把文明程度和道德水準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上,同時助力豐縣的發展建設,一定會使情義豐縣的各項事業如沐春風。
記者發稿時的得知,3月4日萬理事長的孩子突發性雙目失明,在福建無法手術,于7日到達浙江溫州一家醫院,準備8日進行手術,但忙于救助張恒的萬理事長也沒有辦法去看望孩子。那一夜萬利忠整整哭了一夜,那淚水是壓力的釋放,是委屈的舒展,是對家人愧疚。但也就在8日他又帶著愛心人士和企業出現在徐州九七醫院張恒的病床前。恰巧就在那時徐州電臺新聞廣播現場連線萬理事長采訪張恒的救助情況,20分鐘的連線,在最后萬理事長感謝家鄉人為救助張恒獻出的愛心時,他哽咽了。一是他真的被數以萬計的好心人感動了,二是他的孩子此時也在2700里外的溫州的手術臺上,他卻不能陪伴孩子身邊。好樣的,萬利忠,你的行為一定可以讓更多的人走在公益的大道上,這也是你最初的夢想—傳播正能量,實現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