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
(一)診斷標準
1.反復發作喘息,呼吸困難,胸悶或咳嗽、多與接觸變應原、病毒感染、運動或某些刺激物有關。
2.發作時雙肺可聞及散在或彌漫性、以呼氣期為主的哮鳴音。
3.上述癥狀可經治療緩解或自行緩解。
4.排除可引起喘息或呼吸困難的其它疾病。
5.對癥狀不典型者(如無明顯喘息或體征),應最少具備以下一項試驗陽性:①若基礎FEV1(或PEF)<80%正常值,吸入β2激動劑后FEV1(或PEF)增加15%以上。②PEF變異率(用呼氣峰流速儀測定,清晨及入夜各測一次)≥20%。③支氣管激發試驗(或運動激發試驗)陽性。
(二)分型 根據病史、癥狀、體征和實驗室檢查結果的特點,臨床上將哮喘分為外源性哮喘和內源性哮喘兩型(表1)。
表1 外源性和內源性哮喘的區別
外 源 性 | 內 源 性 | ||
病史 | 家庭及個人過敏史 | 常有 | 少有 |
起病年齡 | 童年或青少年 | 中年后多見 | |
發病季節 | 明顯季節性,春、秋季好發 | 可終年發作 | |
先驅癥狀 | 鼻、眼癢,打噴嚏,流清水涕 | 以咳嗽多見 | |
發病 | 較快 | 逐漸起病 | |
發作頻率 | 間歇 | 較為經常 | |
哮喘持續狀態 | 少見 | 多見 | |
阿司匹林性哮喘 | 少見 | 較多見 | |
色甘酸鈉、酮替芬療效 | 較好 | 較差 | |
體格檢查 | 一般情況 | 較好 | 較差 |
鼻咽 | 粘膜色淡、水腫 | 粘膜色深、充血 | |
哮鳴音 | 緩解期無 | 常有 | |
肺氣腫體征 | 常無 | 較多見 | |
鼻息肉 | 常無 | 較多見 | |
實驗室檢查 | 過敏原皮試 | 陽性 | 陰性 |
血清總IgE | 半數以上增高 | 多正常 | |
嗜酸粒細胞 | 增多 | 正常或稍增 | |
痰 | 含多量嗜酸粒細胞 | 含中性粒細胞甚多 |
(三)病情嚴重度分級(表2)。
表2 病情嚴重度分級
哮喘嚴重度 | 治療前臨床表現 | 肺功能 | 控制癥狀所需治療 |
輕度 | ·間歇、短暫發作,每周1~2次 | ·EFV1(或PEF)預計值的80% | ·僅需間斷吸入(或口服) |
·每月夜間發作2次或以下 | ·PEF變異率≤20% | β激動劑或茶堿 | |
·兩次發作間無癥狀 | ·應用支氣管舒張劑后EFV1(或PEF)在正常范圍 | ||
中度 | ·每周哮喘發作>2次 | ·EFV1(或PEF)為預計值的60%~80% | ·經常需用支氣管舒張劑 |
·每月夜間哮喘發作>2次 | ·PEF變異率在20%~30%之間 | ·需每日吸入糖皮質激素 | |
·幾乎每次發作均需吸入β2激動劑 | ·治療后EFV1(或PEF)可恢復 | ||
重度 | ·經常發作哮喘 | ·EFV1(或PEF)<預計值的60% | ·需每日給予支氣管舒張劑 |
·活動受限 | ·PEF變異率>30% | ·需每日吸入大劑量皮質激素 | |
·近期曾有危及生命的大發作 | ·經積極治療EFV1(或PEF)仍低于正常 | ·經常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 |
【臨床表現】
典型的支氣管哮喘,發作前有先兆癥狀如打噴嚏、流涕、咳嗽、胸悶等,如不及時處理,可因支氣管阻塞加重而出現哮喘,嚴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現紫紺等。但一般可自行或用自行或用平喘藥物等治療后緩解。某些患者在緩解數小時后可再次發作,甚至導致哮喘持續狀態。 此外,在臨床上還存在非典型表現的哮喘。如咳嗽變異型哮喘,患者在無明顯誘因咳嗽2個月以上,夜間及凌晨常發作,運動、冷空氣等誘發加重,氣道反應性測定存在有高反應性,抗生素或鎮咳、祛痰藥治療無效,使用支氣管解痙劑或皮質激素有效,但需排除引起咳嗽的其他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