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發作前往往有先兆癥狀,其中以胸悶、咳嗽、過敏性鼻炎或傷風感冒癥狀等最常見。在大多數情況下及時控制先兆癥狀,可以避免哮喘的發作及發展,另外,先兆癥狀也較易控制。現介紹一些控制先兆期癥狀的方法。
(1)胸悶:哮喘開始前大多先有胸悶的感覺,急則數秒鐘,緩則數小時,以后即開始哮喘發作。緩解的方法如下:①氣功。主要是應用放松功及調息功。當有胸悶先兆癥狀時,一方面應去除先兆癥狀期內的恐懼心理,另一方面平心靜氣地坐下來,使用放松功及膈式呼吸的調節功,幾秒鐘或幾分鐘后,胸悶緩解,從而防止哮喘的發作。有些病人認為放松功可以代替氨茶堿的作用。②吸入法。噴霧吸入法的常用藥物有β2-腎上腺素能受體興奮劑——舒喘靈,還有氨哮素、異丙阿托品等藥,對胸悶的緩解作用極快。許多哮喘病人自備噴霧吸入器后,哮喘發作的程度及頻率大大降低。有的哮喘病人性情急躁,一旦有先兆癥狀時,往往使用大量作用遲緩的口服藥物,使心慌及情緒更緊張,如此惡性循環,反而形成哮喘頑固發作。而這些平喘氣霧劑攜帶方便,療效好,起作用快,對哮喘病人幫助極大。③舌下含片。常用的為氨哮素,每次20~40μg,對胸悶的緩解作用極速,每日不宜超過3次,過多應用可出現心悸、手抖等。
(2)咳嗽:首先應了解咳嗽的原因是什么,是由炎癥引起,或因刺激性氣體、粉塵、疲勞及受寒等因素而引起。①感染因素引起的咳嗽,以病毒感染較多見,可口服病毒靈,每日2次,每次0.1g;板藍根沖劑,每日3次,每次1包。同時給予止咳藥,如必嗽平,每日3~4次,每次8~16mg;復方甘草合劑,每日3次,每次10ml。細菌感染引起的咳嗽,可口服抗生素,如復方新諾明,每日2次,每次2片;麥迪霉素,每日3~4次,每次0.3g。感染較重者可肌肉注射青霉素,并用鏈霉素。②過敏性咳嗽,如由于氣候變化、寒暑刺激、粉塵、刺激性氣體等而引起氣管、支氣管粘膜水腫,分泌液增多,向下流經咽喉入氣管,刺激下呼吸道的感受器而引起咳嗽。治療應明確過敏原,作必要的脫敏治療,如撲爾敏,每日2~3次,每次4~8mg。季節性發作者可以色甘酸二鈉在發作季節前1周每日吸入干粉3次,每次1個膠囊,如為液體,則每次2撳。
(3)過敏性鼻炎:其癥狀有打噴嚏、流鼻水、流淚、上腭及耳鼻等處發癢。防治方法是:確診病因以作必要的脫敏,發作前1~2周應用色甘酸二鈉粉劑吸入,避免理化刺激,注意冷暖。藥物可用滴鼻藥:①1%麻黃素1~2滴,每日3次;②0.25%新交感酚1~3滴,每日3次。滴鼻藥不宜經常應用??诜幱校簱錉柮?,每日3次,每次4~8mg;抗過敏藥與麻黃素同時應用對過敏性鼻炎效果較好。此外,面部保健按摩,其它并發癥的治療亦很重要。
(4)注意控制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氣管炎、急性扁桃體炎及喉炎等如不即刻控制,大多會引起哮喘甚至發展成哮喘持續狀態。應該指出,感冒或呼吸道感染,一般不會引起哮喘。但病人有畏寒、發熱、咯黃痰,我們應該考慮到呼吸道感染,及時給予治療,如:①休息、避免刺激;②流質或半流質飲食,脫水病人給一定量的靜脈補液;③抗生素。青霉素、鏈霉素、復方新諾明、強力霉素或紅霉素等;④止咳祛痰。如必嗽平、復方甘草合劑、復方氯喘片及氯化銨等。
文章來源:飛華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