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萬勱退休前是西安交通大學的副教授,當記者走進他并不寬敞的居室時,客廳右側靠窗的一角分外引人注目,因為那里堆放著各種各樣的醫療書籍和資料,以及鐘教授以自己親身經歷所做的筆記。“我認為,得了癌癥之后,你讀得書越多,知識面越廣,就越有信心,自然康復的希望也越大。” 這里被鐘萬勱親切地稱為“抗癌角”。
“我在治療過程中,除B超、X光片、CT檢查外,基本都是以腫瘤標志物檢查來判定某一種治療方法或藥物的療效?!边@張表格記錄的腫瘤標志物6項指標,他已全部達到正常水平。記者看到,這份表格以時間為橫座標,以腫瘤標志物及治療方法為縱座標,記錄著鐘教授的身體情況??磥?,鐘萬勱良好的狀態不僅得益于精神力量,還有理論和數據支持。
其實,和所有癌癥病人一樣,鐘萬勱也經歷了最初的苦悶和彷徨。確診癌癥后,他按照醫囑需進行六個療程化療,但三個療程后,他已經體力不支。此時,他從西安抗癌俱樂部知道了中醫治療、生物治療等其他治癌方法。鐘萬勱介紹說,自己最初服用中藥時,醫生處方有較多以毒攻毒的藥,如全蟲、蜈蚣、烏蛇等,而且每周服六劑;現在已不用服帶毒性的藥物,藥量也減少到兩天一劑。
在記者采訪中,不斷有癌癥患者和家屬登門拜訪,或者是電話咨詢。久病成醫也許容易,但能得到病友們真誠的推崇,則證明鐘萬勱是個有愛心的人。
鐘萬勱說:“有的人得癌癥后,就把自己孤立起來,不參加任何集體活動,謝絕別人的來訪或電話,這樣很容易陷入恐慌、失望、孤獨、憂郁、怨恨等不良情緒中,對康復沒有幫助?!倍嗄暌詠?,鐘萬勱收集了各種對癥治療和輔助治療的方法,許多病友找不到的資料總能從他這里得到。
文章來源: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