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燒:無論成年人或嬰幼兒在高燒時都可采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可將冰塊用布包裹后放置于人體的大血管處,其中以前額、頸部、腋下、腹股溝等部位最為常用。冰袋可使皮膚血管擴張,將體內的熱量散發(fā)于體外。夏季中暑的患者也可用此法來降溫。
踝關節(jié)扭傷:踝關節(jié)扭傷多為小血管破壞引起的內出血,導致局部腫脹疼痛。在扭傷早期,用冰袋冷敷可使局部損傷的小血管收縮,減輕炎癥反應,減少組織液滲出,從而減輕早期腫脹。
蟄傷:如果不小心被蜜蜂蟄傷,可先用鑷子把帶毒囊的蜂刺拔掉,再用肥皂水將傷口沖洗干凈,并用冰袋局部冷敷,既可使局部血管收縮,減少毒素吸收,又可使神經(jīng)末梢敏感性降低而減輕疼痛。
鼻出血:經(jīng)常鼻出血且不易止住者,不妨取一個小一點的冰袋置于鼻部,利用低溫的生理反應使鼻腔的微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促進血液凝固,達到止血的目的。
牙痛:牙痛劇烈者,可將冰袋置于腮部,能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冷敷最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開始時可用多層布包裹冰塊,等病人適應后,再減少包布。冷敷時間一般為15—20分鐘。還有一些部位屬于冷敷的“禁區(qū)”,比如枕后、耳廓、陰囊處等,以防凍傷;心前區(qū),以防反射性心率減慢,心房、心室纖顫及傳導阻滯;腹部,以防發(fā)生腹瀉;足底,以防引起冠狀動脈收縮。此外,下列人群應該避免使用冰袋冷敷:對冷刺激過敏或末梢血管功能異常者(如雷諾氏病);有慢性炎癥者,以免使局部血流量減少,影響炎癥吸收;大片組織受損、局部血循環(huán)不良、皮膚顏色青紫者,以免加重微循環(huán)障礙,致使組織壞死;血壓過高者會因冷敷引起血管收縮,導致血壓急劇上升,而引發(fā)腦血管意外。
文章來源:環(huán)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