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世界工廠”為何“技工荒”愈演愈烈?
2012-05-28

“世界工廠”為何“技工荒”愈演愈烈?

江蘇天一智能設備有限公司  嚴循東

2012529

我國號稱“世界工廠”,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的達200余種,是名副其實的制造業大國,不過大而不強。在世界制造業產業鏈條中,我國遠未擺脫低端的尷尬地位。

201110月,在倫敦舉辦的素有“技能奧運會”之稱的世界技能大賽上,韓國以1357銅的成績榮登獎牌榜首位,日本則以1144銅的成績獲得亞軍。中國首次組團參賽,獲得一枚銀牌和5項優勝獎。成績的對比,折射出我國產業工人“技不如人”的現狀。

數據顯示,目前在我國,技能勞動者占從業人員的比例不足13%,高技能人才僅占技能勞動者的5%。高技能人才年齡偏大、斷檔的問題也很突出,尤其是年輕高技能人才十分短缺。由此不難理解近年來“技工荒”“搶人才”現象為何愈演愈烈。

“世界工廠”為何“技工荒”愈演愈烈,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高校教育與社會需求的脫節

在各個大學生招聘會上,我們往往會看到這樣的情形:會場上人頭攢動,各個企業的招聘展位前都排滿了各個高校畢業的大學生,招聘人員手里都拿著厚厚的一疊個人簡歷。在大多數人看來,似乎這樣的情形已經是司空見慣了,然而與之相對應的卻是在中低端、藍領技工招聘會上的門庭冷落。

在各大高校連年擴招的情況下,畢業生每年大量涌入社會,社會卻無法接納這些高校的精英。目前我國高校偏重的是高學歷的教育,著重培養的是研究型和管理型的人才,學生的培養計劃主要從學校及學科的發展出發來制定,而不是從社會需要的角度來規劃,偏重理論學習,關于實際應用的知識卻是鳳毛菱角,導致了很多學生畢業后難以學以致用,人才供給與社會需求的對接發生了偏差。

社會評價體系的錯位導致的職業教育的脫節

當今社會上白領藍領在人們觀念中儼然成為兩個階級:白領是每天坐在窗明幾凈的辦公樓里,優雅的喝著咖啡,面對著電腦,清閑的工作,月薪卻很豐厚;藍領卻是在烏煙瘴氣的廠房里,滿臉的油污,雙手擺弄的是正在轟鳴的機器,工資卻是十分微薄。白領是精英的代名詞,有著可觀的收入和社會地位,藍領卻大多沒有知識,沒有技能,社會地位低下。

這樣的觀念使得專門培養技術工人的職業學校的招生十分困難,學生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做藍領,為了使他們成為白領就必然要將他們送入培養社會精英的大學校門,而隨著高校的連年擴招,職業學校的招生便受到了更大的沖擊,有技能的藍領就更加的稀缺。

農民工技能培訓的空白

據了解,在企業招聘過程中,基于對企業本身的利益的考慮,往往需要的是成熟的技能型人才,而不注重對招收到的農民工技能方面的培訓,這就造成了技術工人的炙手可熱,工資收入甚至連名校畢業的大學生都望塵莫及,而普通工人卻只是勉強糊口。

中國制造需要向中國創造轉型升級,這是擺在國人面前的世紀課題。然而,中國制造怎么轉型,如何升級?行業不同,路徑各異。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產業工人的成長、技能人才的壯大。這個群體如何成長壯大?

培訓是撬動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支點,只有加強對員工的培訓,企業才能扛起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重任。企業要想發展壯大,培訓自己需要的技工遠比花大價錢去來得快、來得好。因此,有的企業技工短缺,并不是沒有合適的技工,而是企業的短視癥造成了所謂的技工荒,說到底是企業人才機制的休克

人才是培養出來的,不是靠高薪的條件就能交換的。一個缺乏人才培養長效機制的企業,既使交換來了人才,新的技工荒必然還會出現。

真正想要有所作為的企業,請善待員工、呵護人才,要靠培訓使他們提升,給平臺讓他們成長。惟此,企業才有發展的希望,中國制造才有美好的明天。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