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自然保護區面積不低于1.09億畝,大熊貓棲息地面積不低于2655萬畝,國家和省重點保護、四川特有的野生動植物種通過自然保護區等形式實現有效保護率不低于95%
10月10日,四川省林業廳召開新聞通氣會,發布了《四川省林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將全面建成,以天藍、地綠、山青、水秀、人與自然和諧的東部綠色盆地和西部生態高原為支撐的美麗四川新格局基本形成。該省還首次劃定了林業生態4條紅線。
劃定四條林業生態紅線
記者從《規劃綱要》中獲悉,為實現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目標和戰略任務,《規劃綱要》提出了生態紅線保護、森林保育、濕地保護與恢復等十項重大行動。
根據全國林業生態紅線,結合四川實際,四川省已經科學劃定生態紅線。其中林地和森林紅線為全省林地面積不低于3.54億畝,森林面積不低于2.7億畝,森林蓄積量不低于17.9億立方米。濕地紅線為全省濕地面積不少于2500萬畝,維護國家淡水安全。沙區植被紅線為治理和保護恢復植被的沙化土地面積不少于1320萬畝。物種紅線為林業自然保護區面積不低于1.09億畝,大熊貓棲息地面積不低于2655萬畝,國家和省重點保護、四川特有的野生動植物種通過自然保護區等形式實現有效保護率不低于95%。
為了使生態紅線更有操作性和可控制性,每一項紅線不僅確定了數量紅線,還根據森林、林地、濕地的生態重要性、生態脆弱性、治理難易程度等指標進行分級,劃定了空間紅線,不同級的生態紅線對數量要求、分布范圍以及管控措施也有不同的規定。
將探索建立大熊貓國家公園
記者在10月10日的通氣會上了解到,四川省將開展物種拯救行動,使95%以上的極小種群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保護區以外80%的重要物種生境得到保護。《規劃綱要》還提出,四川省將探索建立大熊貓國家公園。
據了解,推進國家公園建設,是國家林業局《規劃綱要》明確的一項具有時代特色的創新性重大工程。在此基礎上四川省突出大熊貓的國際性唯一性,提出了在盆地西緣和川西高原結合區域,依托現有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率先探索建設中國大熊貓國家公園的重大任務。“建設國家公園,可以使現有保護區外的林地和森林納入保護范圍,為大熊貓等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提供更好的生存環境。老百姓也可以進入國家公園,親密接觸自然,感受四川省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省林業廳野保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我國還沒有建設國家公園的先例,所以四川省將先行探索,也準備以雅安和平武作為首批試點,探索建立大熊貓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