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喜歡聽勵志故事,看人們在苦難面前是如何自救的。報道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同樣的能力在艱難困苦面前奮起。當我們面對困難時,無論如何都要積極地進行反應。事實上,大約有一半以上的人,當他們和困難做過斗爭后,他們的生命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升華。
研究挫折對人的生命變化的影響,已經成為一門新的學科——后創傷學。這一新領域證明了我們知道的一個真理:只要你不被殺死,你就會變得更強壯。事實上,經歷過大磨難的成年人,只有一小部分變得痛苦沉淪,而大多數人則恢復如常,有的甚至更加奮進。
那些經歷過痛苦并且仍過得不錯的人,正在驗證著這樣一個幸福的法則:并非只有幸福才讓我們活得更好。雖然幸福的主要成分是快樂,但憂愁與遺憾也常常成為其組成部分。而且幸福只是人類生命中眾多價值中的一個。同情、智慧、利他、見識、創造,甚至有時不幸,都會提升人類的素質。因為有時只有惡劣的境遇才能迫使我們承擔起令人痛苦的蛻變過程。一個完整的人生,光有平平淡淡、無憂無慮并不足夠。我們還需要經歷痛苦。
這篇報道提示人們:富有、快樂的人生要經過磨煉。同時也提示人們:一些曾經經歷痛苦的人,在面臨無情打擊,甚至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時,可能會給我們講述出他們對于生命的理解,以及哲人曾經說過的幸福的真正含義。他們的話可不是唱高調,而是來自挫折的磨礪,卻貨真價實能改變我們對生活的感覺。
文章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