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按平均每個學期每個孩子3000元助學金,一個孩子只助學五年計算,這也是一筆龐大的數目,更何況助學往往是“十年期”、“十五年期”的“長跑”。
在寧波,90歲高齡的黃斌老人就有這樣一個看起來很宏大的心愿,不過在這心愿被“曝光”前,他已默默助學25年,憑一己之力,資助了302個貧困孩子上學,被助學的孩子親切地稱他為“助學爺爺”。
黃斌是寧波軍分區干休所的一位離休干部,離休工資是他和老伴唯一的經濟來源,算不得富裕。
每天,黃斌老人一家的飯菜都很簡單,兒子給他們買好菜,二老在家做。饅頭和辣椒醬是少不了的。祖籍山東的他,飲食中總少不了辣,大蒜、大蔥、辣椒餐餐都有。“一個人,吃飽就好,穿暖就行。”這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為了多資助學生,二老生活非常簡樸,外出都舍不得給自己買東西。
黃斌老人告訴記者,他只讀過4年書,深知缺少文化的痛苦,1990年的一天,他對老伴說:“戰爭年代,我們冒著敵人的炮火和生命危險為人民群眾謀幸福,如今和平年代,我希望能為貧苦山區做點事。”第二天,他就通過“浙江省青少年成才基金會”,資助了5個孩子,使他們重返校園。
從此,黃斌老人便與“希望工程”結下了不解之緣。一批又一批孩子完成學業,走上工作崗位,到今年,他在資助的貧困孩子還有10多位。每個學期初,這些孩子都會如期收到黃爺爺的3000元助學金。
黃斌老人結對302個孩子,每個都有始有終。來自余姚的小黃小學三年級與黃老結對,直到大學畢業。現在,他成了一名醫生。可對此,黃老還有點不滿意:“小黃特別喜歡讀書,我原本想資助他直到研究生畢業。”
前幾年,寧波市慈善總會曾透出消息,黃斌老人資助的貧困學生太多了,幾乎是傾其所有。他們已經開始“婉拒”他了,為此他很是著急。因為他心中一直有個愿望:有生之年,能圓500個貧困孩子的上學夢。
看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黃斌老人想完成心愿的心情越來越急迫。
2014年,寧波海曙區月湖街道獲知了黃斌老人的心愿后,下決心要傳承老人的愛心,幫他圓夢——資助500個貧困孩子上學。
說做就做。“黃爺爺愛心助學基金”在月湖街道成立了。通過企業捐資、黨員、青年志愿者的愛心義賣、熱心市民的捐款等,截至去年年底,該基金已募集愛心款15.5萬元。
近日,“黃爺爺愛心助學基金”正式運行,基金通過海曙團區委的牽線搭橋,決定為青海天峻縣的58位品學兼優的貧困孩子捐資一年愛心午餐。每個孩子每年600元,共計3.48萬元。
當大家把這個好消息告訴黃斌老人時,他欣慰地說:“有了愛心接力,我的愿望肯定能實現。”不過,下一句話是:“既然是以我的名義冠名的基金,那我每年一定要捐助些愛心款進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