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慈善總會首次發布城市慈善數據報告
2015-05-04來源:揚子晚報網
揚子晚報網4月29日訊(記者 董婉愉 通訊員 海方)94%的市民表示如果有合適的機會愿意參與慈善捐助,超過一半的捐助者認為善款應該首先用于助學。南京市慈善總會第一次發布城市慈善數據報告,經過對1500名市民關于慈善數據的調查分析發現,南京作為博愛之都,城市里透著暖暖的愛意。
為體現向社會公開透明做慈善的原則,2014年12月起,南京市慈善總會向1500名市民代表發放了慈善問卷調查報告,今年3月數據回收匯總,經由南京大學專家團隊通過專業統計分析形成調研報告,通過幾個關鍵性數據,可以看出南京市的慈善很溫暖。
在關鍵詞“有愛”一項:你愿意參與慈善捐助行動嗎?1333人表示如果有合適機會愿意參與慈善捐助,占調查總數的94%,只有86人“不愿意”,還有幾十人對該項棄權。在第二項“做慈善是誰的事”一欄,被調查市民999人次認為是政府的事;947人次認為人人有份,占總數的66.7%;595人次認為是富人的事,占總數49%。還有43%人次寫“企業”,36.5%人次寫“明星”、“名人”。在“什么情況下會捐贈”一欄,填寫“在發生重大災害時進行捐贈”的比例高達70%;18%對象表示“有人向自己求助時”會實施捐贈行為,11%對象選擇“定期捐贈”;在“最關注哪些慈善項目”中,“助學項目”的關注度最高,隨后依次是救災、助困、婦女兒童、老人、殘疾人。在“慈善救助具體方式”項,接受調查的市民代表中,有85位接受過物品捐助,96位接受過資金捐助,也有52位接受過服務或勞務咨詢等間接救助。
針對“透明慈善”,被調查市民顯示了謹慎的關注,并表示這也是最有可能對慈善捐贈活動產生負面影響的因素。“捐款不能有效達到受助人手中”,比例高達76.7%。其次是“款項去處不明,信息公開不夠”,占比超過61%。“慈善救助的過程要求復雜精細,但出發點和目的卻簡單純粹,這就是公益慈善的魅力所在。我們將繼續努力,讓幫助他人變得更快樂,讓慈善變成市民的生活方式。”南京市慈善總會副秘書長蔣勇說,這次調查可以看作為對南京市慈善現狀的全面摸底,從市民視角了解公眾慈善意識、對慈善事業發展的建議和意見。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南京市慈善總會成立十多年來的工作成績,在調查中還獲得了8分這一“溫暖分數”。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