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成都市民政局獲悉,為大力弘揚“友善公益”的天府慈善文化,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成都市促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規定》明確,要建立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以下統稱“五社”)聯動服務機制。堅持以居民服務需求為牽引、以社工站(室)為紐帶,立足社區培育“五社”元素,依托社區工作者發現需求,支持社會組織開發設計項目,引進專業社工人才開展服務,支持廣大志愿者協同服務,引導慈善力量補充資金資源,推動“五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聯動服務。
推動社會各界開展慈善活動,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賑災救孤、扶老助殘、鄉村振興、環境保護等慈善服務活動。加強志愿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志愿服務隊伍,依托城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社工站(室)、公共文化設施、公共服務機構等,推動城鄉社區志愿服務站點建設全覆蓋。
要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搭建慈善智能化信息平臺,將“公益成都”納入“智慧蓉城”建設,打造慈善、社會工作、志愿服務等公益大數據平臺,提供政策咨詢、宣傳引導、組織培育、項目推介、信息公開、需求指引等服務,實現慈善信息供給與需求的精準對接。發展互聯網公益慈善,創新“互聯網+慈善”模式,探索運用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推動慈善事業高效、透明。
建立突發事件響應機制。制定慈善工作應急預案,建立慈善力量參與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機制、慈善款物募捐和捐贈協調機制。引導慈善組織有序參與突發事件相關救助和服務,依法公開款物募集與使用相關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建立健全行業規范,加強行業自律,開展行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