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5月8日專電 《現代快報》報道:端午節近了,南京市民楊女士在菜場買了兩斤粽葉,準備給家人包點粽子嘗嘗鮮。粽子煮熟后,水的顏色有點發綠,楊女士立馬心生疑慮:“這該不會是‘返青粽葉’吧……”和楊女士一樣,日前河南等地也發現“返青棕葉”。
所謂“返青棕葉”,即部分粽子經營者和粽葉供應廠商,采用化學染色手段,在浸泡粽葉時加入工業硫酸銅和工業氧化銅,讓已失去綠色的粽葉重新返青。用硫酸銅染制的粽葉包裝粽子,表面光鮮、色澤亮綠,看上去新鮮誘人。
據專家介紹,新鮮粽葉能夠呈現綠色是因為其本身含有大量的葉綠素,而當粽葉離開母體后,葉綠素就會分解成其它物質,葉子的綠色也就失去,變成一種又黃又暗的顏色。由于粽子在制作過程中經過高溫蒸煮,粽葉受高溫后都會色澤變暗,呈深綠偏灰黑或黃色,再好的粽葉也不會呈現鮮綠色。當前市場上銷售的速凍粽子、真空粽子、熟制粽子等,都極少采用新鮮粽葉,因為每年的粽子消費季節都在端午前后,而粽葉采摘季節通常在每年的7-10月份。由于受地域、保存、運輸等環節影響,迄今尚無良方保證新鮮粽葉綠色長期不變。
根據有關部門對“返青棕葉”的檢測,其中銅的含量竟高出國家標準41-100倍。而人體中銅的攝入量過大或者長期積累,則會使大量銅元素積蓄于肝臟,引起銅中毒,其潛伏期長,不易察覺,一旦發病就十分嚴重,可致畸、致癌,甚至危及生命。
新鮮粽葉都是青青的,放置一段時間后,會逐漸變成黃綠色或者黃褐色。經驗豐富的老人會將粽葉泡在水中保存,或將其懸掛晾干,待食用時再放到水中浸泡復原,但是這兩種做法都無法讓粽葉一直保持青綠色。近年來,一些生產粽子的廠家為了保證粽子的“賣相”,在浸泡粽葉的時候向水中添加工業硫酸銅和工業氯化銅,這樣粽葉便可以達到“返青”效果。
據悉,“返青粽葉”的危害主要發生在高溫蒸煮過程中的銅、砷、汞等元素會游離到粽子中。有關部門曾經做過檢測,“返青粽葉”中銅的含量高出國家標準約40-100倍。如果大量或長期食用這種粽子,容易導致銅中毒,嚴重的甚至會致癌。因此,購買粽子時不要貪圖顏色鮮綠好看,原色的粽葉顏色發黃發暗,雖然不好看,但是更加自然、安全。
為此,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出消費警示:對那些表面光鮮、色澤鮮綠、看上去新鮮誘人的粽子,選購時要謹慎。同時,有三種辨別方法:一看外觀。具有均勻的青綠色,看上去很漂亮;而原色粽葉顏色發暗發黃。二聞味道。返青棕葉包制的粽子煮熟后粽香味不足,有淡淡的硫磺味道。三辨煮水。返青棕葉由于經過化學處理,顏色相對穩定,加熱后,水的顏色變化不大或者呈現輕微的綠色,如果水的綠顏色比較明顯,說明化學原料含量很高;而原色粽葉包制的粽子加熱后,水的顏色會呈現淡黃色。
文章來源:新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