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脈搏、呼吸及血壓均稱為生命表征,此表徵均能顯示人體的生命狀況。
每個人因其健康狀況而其生命表徵均有轉變;但平均來說,一般健康的成人的生命表征,都有一個正
常的范圍:
成人生命表徵 | 正常范圍 |
體溫 | 約360C至370C之間 |
脈搏 | 約每分鐘60至80次 |
呼吸 | 約每分鐘16至20次 |
血壓 | 約140-100/90-60mmHg |
體溫(Body Temperature)
體溫能反映體內產熱和散熱的情形;成人的正常體溫范圍是360C至370C之間。體溫常因運動、沐浴、
過冷或過熱之環境而有所改變。
量度體溫的方法
一 用物準備:
體溫計(口試或肛試)
紙巾或棉花
紙及筆
有秒針的表
若為肛試,應備潤滑劑,如凡士林。
a) 口試體溫:一般成人均適合用此法,但昏迷、抽搐、呼吸困難或有劇烈咳嗽者或五歲以下小童均不適合用此法。
— 施行程序:
·檢查前十五分鐘,受照料者人在床或椅子休息,并避免進食、飲水或吸煙等。
·將體溫計的水銀柱搖落至350C以下。(搖的方法:以姆、食、中三指持體溫計上段
約1/3處,玻璃球向下,然后用力搖一次或數次,使水銀柱落下)
·將體溫馨計放于受照料者舌下,并教導他緊合雙唇,勿用牙咬或說話;并用手固定
體溫計。
·兩分鐘后取出體溫計抹凈,細讀度數,然后記錄。
·將水銀柱搖低,用火酒將體溫計凈備用。
b)肛試體溫:適用于五歲以下或任何年齡的昏迷者。
— 施行程序:
·先將專用作肛試之體溫計搖落至水銀注350C以下,用紙巾或棉花球蘸潤滑劑約
2.5至3.5厘米(cm)。
·受照料者的位置:
成人:側臥,輕揉地將體溫計置于肛門內約3.5至5厘米(cm)。
嬰兒:仰臥,解開襁褓,有糞污者先清潔之;一手提高嬰兒雙足,另一手將體溫計置于肛門內約1.5至2.5厘米(cm)。
照料者必須繼續手持體溫計于原有位置一分鐘。
·將體溫計取出、抹凈、細讀度數、然后記錄之。
·將水銀柱搖落,用火酒將體溫計抹凈備用。
·記錄時應注明是肛試體溫,因用此法量得的體溫較從中量得的體溫稍高出1/20C。
c)腋試體溫:適用于昏迷、隨時抽搐、呼吸困難、劇烈咳嗽或口部有創傷者。
— 施行程序:
·確知受照料者于檢查前十五分鐘沒有進行冷或熱水浴及劇烈活動。。
·將體溫計搖落至水銀柱35oC以下。
·邊體溫計放置于腋下,但勿暴露受照料者。協助受照料者之受檢查邊手臂夾緊體溫計和橫置胸部。
·照料者必須確保體溫計置于下三分鐘,后取出細閱讀數并記錄。
·將水銀柱搖落,用火酒將體溫計抹凈備用。
·記錄時應證明是腋試體溫,因用此法量得體溫較從口度所得的體溫稍低出1/20C。
脈搏(Pulse)
當心臟左心室收縮時,血液被壓迫流進全身的動脈,動脈管壁因而產生一連串的波動,這就是脈搏,
可在流經骨突處的動脈感覺其跳動。
當檢查脈搏時,應注意其速率、節律及強度。
正常的脈率:
— 不同年齡有不同的脈率:
初生兒至一歲: 可高達 每分鐘約160次
二至五歲: 每分鐘約100次
五至十歲: 每分鐘約80-90次
成年人: 每分鐘約60-80次
— 在以下情況時脈搏速率便會增快:
a)精神緊張、憤怒或驚恐時
b)身體有感染
c)出血
d)心臟疾患
檢查脈搏的位置:
最常用作測量脈搏的位置是橈動脈的脈搏。橈動脈經過橈骨的上方,約在大姆指下近手腕處。
檢查脈搏的方法:
— 用物準備: 有秒針的表
記錄簿
筆
— 施行程序:
·協助受照料者坐或臥于一松弛舒適之位置。
·照料者以食、中及無名指三指輕按橈動脈,然后數脈搏速率一分鐘,同時注意其 節律及強弱。
·將脈搏數目記錄于記錄簿上。
相關閱讀:家居護理—生命表徵(下)
文章來源:香港圣約翰救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