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捐款人都有這樣的疑惑:捐的錢都去哪里了,是不是真正用之所需?日前,記者從民政部中國社會組織網獲悉,民政部組織開發的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一期)將于9月1日正式對外提供信息發布服務。自此,愛心人士可以通過該平臺了解各慈善組織的募捐資格和資質,以及公開募集中捐贈款物的使用方式等情況。
四川省也在建設省級平臺——四川省慈善信息平臺,預計將于9月初正式上線,并對組織設“透明度”打分系統。目前,已有50余家省級慈善機構在平臺進行登記,并按照服務類別分為扶貧、扶老等。
查詢方式
關于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一期),9月1日后,公眾可登錄并進行查詢。
平臺IP地址為:59.252.100.13,域名為http://cishan.chinanpo.gov.cn,并可通過民政部門戶網站(www.mca.gov.cn)、中國社會組織網(www.chinanpo.gov.cn)的“慈善信息公開平臺”欄目進行登錄。
手機用戶除用網址登錄外,可關注“中國社會組織動態”微信公眾平臺,點擊“慈善中國”欄目登錄。
四川省慈善信息平臺還在建設期,將于近期公布具體查詢方式。
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
將公開九寨溝地震募捐情況
“這個平臺推動了慈善信息透明化的工作,也符合《慈善法》第八章‘信息公開’的要求。”四川省慈善總會平臺負責人唐鵬告訴記者,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將收集各級民政部門認定或登記慈善組織。凡開展公開募捐活動,應通過該平臺獲得“一號一源”、可追溯識別查詢的募捐備案編號。
記者了解到,各級民政部門認定或登記慈善組織后,將及時通過信息錄入或數據導入方式,在平臺生成該慈善組織賬號,發布登記管理機關對該組織的相關公示信息,并通過該平臺進行慈善組織公開募捐資格管理、公開募捐活動在線備案。有關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票據資格、購買服務、慈善組織獎懲等信息,也將發布。
慈善組織獲取賬號后,將按時發布年度工作報告和財務會計報告,及時公布慈善項目實施情況。凡組織公開募捐活動的,必須獲得公開募捐資格,并履行募捐備案程序。公開募捐周期超過六個月的,至少每三個月公開一次募捐情況,公開募捐活動結束后三個月內應當全面公開募捐情況。慈善項目實施周期超過六個月的,至少每三個月公開一次項目實施情況,項目結束后三個月內應當全面公開項目實施情況和募得款物使用情況。
以四川省慈善總會為例,“8•8九寨溝地震”的公開募捐情況也將在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上進行信息公開,包括組織賬號,發布登記管理機關,以及募捐金額、項目實施情況等。其中,針對地震等重大災害的災情募捐,除了應急階段外,災后重建項目需等待政府統一規劃后,再公示項目實施情況。
四川省慈善信息平臺
利用大數據分析進行透明度打分
除了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記者從省慈善總會獲悉,四川省也在建設省級平臺——四川省慈善信息平臺。該平臺是由省慈善辦承辦,預計將于9月初正式上線。目前,已有50余家省級慈善機構在平臺進行登記,并按照服務類別分為扶貧、扶老等。
與全國平臺不同的是,為了契合民眾對于慈善工作的訴求,四川省慈善信息平臺利用大數據分析,對每家慈善機構進行了透明度打分,主要根據填寫完整度的百分比,以及是否按照慈善法及時公布相應數據。
“作為一個具化指標,公眾可以從分數上獲取捐助或合作的信息和意向,同時對慈善組織也產生了激勵效果。”在唐鵬看來,通過大數據分析提煉,有關部門和關心民眾可以通過數據掌握慈善工作的脈絡,比之前獨立考察的工作來講更進一步。
唐鵬透露,為方便查詢,四川省慈善信息平臺預計將同步上線移動端手機APP。除了組織信息外,每生成一個項目,還將同步生成一個二維碼,公眾在慈善活動現場進行掃碼時,能夠快速查詢項目現場與網上報備的信息是否一致,項目是否合法運作等。這樣也將有助于提高慈善組織和活動的公信力,將吸引更多人參與慈善工作。
接下來,四川省慈善信息平臺將繼續申請成為民政部認可的具有公募資質的網絡平臺,把公眾的服務性進一步打通。這樣,整個公募的發起、接收資金和使用資金能夠更好地展現在平臺上,也為公眾提供更完整且可追溯的資料和數據。
記者在現場遇到了一名前來為九寨溝地震捐款的年輕人。當記者向他介紹起兩個慈善信息平臺時,這個年輕人說:“這樣才對嘛,有了公信力,我才能更了解和相信現在社會上的各種組織,再也不用來現場親自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