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擔任一家跨國消費品公司全國市場經理已經6年了,雖然工作很出色,上司嘉許不斷,但是市場總監的位子總落不到自己頭上。幾年間,這個位子被臺灣人、香港人和新加坡人輪流占據,自己觀察下來,覺得他們并沒有什么比自己突出的地方。相反,自己各方面的優勢似乎還明顯一些,例如,對中國市場的了解程度和工作創新性方面。可總部覺得中國經理人缺乏國際眼光,在任命高層職位時基本不考慮本地人才。
遇到這種“玻璃天花板”,中國的職業經理人基本上只有三條出路:一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畢竟現在合適的工作也不好找,但內心依舊充滿牢騷;二是一氣之下跳了槽,讓公司難受一下,順便積累一些其他領域的工作經驗;三是毅然選擇自己創業,但在困難掙扎的日子里,不免會想起以往壓力小的日子。
“天花板”并不是針對個人的,而是針對一代中國職業經理人的,它并不意味著對個人的歧視,卻反映了中西方經濟文化的差距。
“天花板”有一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打破了職業經理人虛幻的良好的自我感覺,告訴他們真實的情況。 如果你還是希望突破當前的“天花板”,滿足自己的權利動機,你就不但必須更加努力地工作,還要通過各種方法努力理解進入公司上層的文化,到時候,天花板自然就消失了;如果你對他們的文化不感興趣,你也可以選擇為民營企業服務,但重要的是不要因為在外企工作過而固步自封,你的經驗和對經濟規律的了解很可能大不如本土出生的董事長;如果你對誰都不服氣,你就要發動你的全部聰明才智和老命,投入創業這條不歸路,獲得成功,或者忍受失敗甚至破產的命運。感謝“天花板”,它是當代白領真正的試金石。
當然,你還有一條選擇,就是順勢而為,繼續在本崗位上踏踏實實工作,借機去拓展生命更廣泛的領域:如交友,教育孩子,做慈善事業、公益事業,甚至是政治實踐等等。你也要感謝“天花板”,它給了你選擇讓工作和生活平衡的理由。▲
文章來源:sohu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