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舒適
·清潔及潤滑皮膚,保持其完整性。
·促進局部血循環,預防皮膚破損。
—長期臥床者因缺乏個人衛生而引起的問題:
·皮膚受壓致令血循環差,易有潰瘍、壓瘡。
·污跡而兼有體臭令人感不適而厭煩不悅,影響其恢復健康。
—為受照料者護理手、足:
·每當為受照料者沐浴時,照料者應密切察視其雙手指隙及指甲是否清潔,需要時,用指甲刷清潔指甲,定 時將指甲剪成圓角形。如受照料者不能下床,可用一盆溫水放在床沿,讓其伸手入盆中浸潤,清潔及抹 干后涂潤滑油如橄欖油。
·老年人雙足皮膚干而剝落,趾甲硬而卷曲的情況十分普遍。可先敷以凡士林,然后將指甲剪平,皮膚干 燥者浸暖水一會后涂上橄欖油便可改善。醫療機構大多有手足醫療師為有較嚴重問題者提供服務。
-為受照料者護理眼、耳:
·健康人有眼液不斷濕潤及清潔眼目,但當發生眼炎或其他眼疾時便影響以上機制,故照料者亦要作出 適當護理。
·先協助受照料者躺下,照料者站于頭部上方位置。
·洗凈雙手后,放毛巾在面頰后,用蘸有生理鹽水的棉球,由內眼角抹向外眼角,每棉球抹一次,直至 雙目清潔完畢,收拾物品。
·這程序每天至少三至四次,或需要時便施行。
·當受照料者有很多耳垢難于清理時,可用棉花蘸生理鹽水清潔, 但注意勿放入耳道太深以致傷害耳 膜。
—為不能自助者清潔口腔:
·健康時口腔清潔是靠咀嚼及唾液幫助。但患病時,口部容易干燥及有舌苔。能自助之人,可用牙膏及 牙刷清潔口腔。對于不能自助之受照料者則需要別人協助,進行清潔口腔程序。
—用物必備
二對鉗子
紗布敷塊
不含藥性的漱口水
一個盛載污物紙袋
紙巾及小毛巾
—施行程序
·協助受照料者側臥或平臥頭轉側。
·將紙巾鋪在受照料者胸前。
·除去假牙。
·用鉗的尖端包夾紗布塊,沾上不含藥性漱口水。注意紗布不可過濕, 以免漱口水流入氣管,引起窒 息。
·指導受照料者張開口部,方便清潔口腔,洗口程序:頰內。牙齦、牙齒、上顎、口唇及舌。
·洗口時,注意事項:
(a)洗口動作要用輕力
(b)先洗一邊,后洗另一邊
(c)用另一鉗子除去染污紗布塊
·觀察口腔情況,是否有下列情形
(a)口臭/異味
(b)牙齒松搖或爛牙
(c)舌苔
(d)出血
(e)發炎癥狀
(f)口唇顏色及干濕度,是否有破損,發炎及出血現象
注:記錄口腔情況,以作日后比較
—事后處理:
·受照料者
(a)將已清潔的假牙放回口中。
(b)清潔受照料者面部和嘴唇。如天氣干燥,可涂上潤唇膏防破裂。
(c)查問受照料者舒適度。
(d)檢查口腔是否有出血癥狀。
·鉗子
(a)除去紗布塊
(b)用肥皂水擦洗鉗子,尤其是齒槽及關節處
(c)用煮沸法消毒
·染污紗布塊
放在紙袋內并封口棄掉
使用于廁所及浴室之安全設備
廁所內之設備
1. 鋪高馬桶- 此設備是安裝于馬桶座邊緣,它可將馬桶高度提高十公分左右。對于腳力不足或關節不
易彎曲者較為方便,因為一般馬桶的高度(約四十公分高)對他們來說會構成站立起身較困難的情形。
2. 扶手 - 此設備應裝設于容易抓取之處或置于未麻痹的一邊。扶手可安裝于便座上或墻上等地方。
3. 防滑墊子- 此設備適宜放于踏腳處以防滑倒。但腳步不穩的人,還是不要使用為佳,以防絆倒。
4. 呼叫鈴 - 此設備宜放于伸手可及之處,以便受照料者在情況不好或需喚人協助時及時叫人幫忙。
5. 活動便椅- 此設備大致上跟輪椅差不多,但對于行動不便者使用廁所中的馬桶時尤為方便。
浴室內之設備
1. 浴缸 - 較理想的浴缸是嵌入式的,而且具有防滑作用。高度以離地四十至四十五公分為佳。
2. 浴缸甲板- 此設備可方便進出浴缸。皆因它與浴缸同等高度,受照料者可先坐下,然后轉身它進浴
缸中。
3. 沐浴椅 - 此設備對于下身不穩不能站立或不能座進浴缸底的受照料者,在洗身體時會較為輕松。在
選擇時要考慮椅子的高矮和有否靠背以切合需要。
4. 防滑墊 - 此設備是置放于浴缸的底部以防濕滑絆倒。最好選購背側附有吸盤的橡膠墊。
5. 扶手 - 此乃安裝于浴缸邊緣,便于受照料者抓扶進出入浴缸。
6. 蓮蓬頭/水龍頭 – 它們的開關應考慮受照料者雙手的靈活性。蓮蓬頭以可調較高度的滑進式為佳。
相關閱讀:家居護理—個人衛生(二)
文章來源:香港圣約翰救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