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由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研究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大數據理論成果《大數據藍皮書:中國大數據發展報告No.6》在貴陽發布。
中國大數據發展報告是中國首套大數據藍皮書,2017年首次編撰出版,至2022年已連續出版六冊。作為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期間對外發布的重要理論創新成果,大數據藍皮書為大數據各領域研究發展提供了重要理論借鑒和路徑支撐,也為政府的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已成為研究大數據各領域發展水平,系統研判中國大數據發展形勢的重要窗口。
大數據藍皮書主編連玉明教授介紹,過去幾年,中國大數據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經歷了巨大變革,國家大數據戰略和數字中國建設逐漸走向深化。“十四五”時期,中國將走向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大時代,數字化進程進一步轉向深化應用、規范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
大數據藍皮書持續聚焦大數據理論前沿、發展實踐和成效評估,構建了全面、系統、科學、創新的研究體系,形成了用數據監測發展、以評估把脈形勢的研究邏輯。
數字中國指數(群)自2017年面世以來,采集517個指標,累計萬余條數據。通過指數構建與數據分析,數字中國指數(群)客觀反映國家、地區和城市大數據發展和建設的發展現狀和特點,持續追蹤大數據發展的變化和趨勢,展示地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的成就和問題,為社會提供全面、系統、深入的大數據全景觀測“風向標”。
本年度的數字中國指數測評在原有相關研究基礎上創新性構建數字競爭力指數、數字經濟指數、數字社會指數、數字政府指數、數字法治指數和數字安全指數六大指數,對評價體系進行局部創新和系統更新,并結合權威統計數據,對2021年大數據各領域發展進行綜合評估,從中梳理出當今全球和中國數字化建設的八大數字新發現:一是G20國家數字競爭力呈現“2+8+10”格局,中美表現尤為突出;二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數字競爭力排名逐年上升;三是省域數字經濟發展呈現出“1+5+N”分布;四是杭州深圳競逐市域“數字經濟第一城”;五是數字社會建設東部地區整體向好,西部部分地區發展勢頭強勁;六是數字政府建設東部整體強于中部和西部;七是廣東、江蘇、北京、浙江、貴州等地區位列數字法治建設第一梯隊;八是數字安全建設各地形成“一超六強”布局。
連玉明表示,數字中國發展評估的目的之一,在于引起大數據決策者、研究者和實踐者對于目前海內外大數據領域正在發生的關鍵性變化的關注。希望通過數字中國指數的研究和發布,可以引發人們對大數據領域熱點、難點、焦點問題的關注和討論,進而推進大數據發展、加快數字中國建設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