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如廁洗手注意四個細節
2006-06-14

來源:搜狐健康論壇

“卷起兩個小袖口,輕輕擰開水龍頭,我把小手伸出來,洗洗我的一雙手。洗手心、洗手背,再搓一搓手指頭,兩手一起沖沖水,肥皂泡泡不見了。洗完手,先別走,對著水池甩甩手,摘下毛巾擦干凈,一點兒沒濕衣袖口。”這是幼兒園小朋友廣泛傳唱的一首兒歌。洗手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我們知道,病原微生物從感染源排出,大多數要依賴外界環境某些媒介的攜帶和傳遞,才有可能侵入人體的某一部位而“定居”下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雙手與各種物品接觸的機會最多,故手被視為病原微生物最直接的傳播媒介。如在一個家庭或宿舍中,一個患感冒的人,可以通過他的鼻和手把感冒病原傳播給他碰過的物體,而這些感冒病原可以在這些物體上存活,如果別人不小心又碰到這些物體,再用手擦鼻子或揉眼睛,這樣他也可能被感染。一項研究顯示:人在1小時內至少會有3次用手去碰自己的鼻子、眼睛、嘴等部位。一些常見的疾病如面部皮膚感染、感冒、腸道細菌感染等,都有可能通過手—口途徑進行傳播。因此,飯前使后、接觸傳染病人或撫摸過寵物后,洗手是必須的一道“工序”。

  據統計,人體皮膚平均每平方厘米約有一萬個微生物,尤其以皮膚褶皺處及指尖上為多。手部皮膚上的細菌,除寄生于皮膚表面外,還存在于皮膚的汗腺、毛囊、皮脂腺內,根據細菌寄生深度不同,通常皮膚上的細菌分為兩類:一類為暫居菌,另一類為常駐菌。

  暫居菌位于皮膚表面,是皮膚與其他物品接觸時滯留在皮膚上的,這類細菌的數量和種類變化不定,與每個人接觸物品的次數、污染的程度和對手的清潔習慣密切相關。在暫居菌中有一部分是致病菌,主要是大腸桿菌和葡萄球菌等,這些細菌在皮膚上的存活時間一般不足24小時,用肥皂洗手時可將其清除。

  常駐菌的種類和數量是相對恒定的,這類細菌多為非致病菌,在皮膚上能長期生存和繁殖,由于其常在皮膚深層,一般用肥皂搓洗不易去除。暫居菌和常駐菌能相互轉化,如果長時間不進行手部皮膚的清潔,暫居菌就會進入毛囊、汗腺、皮脂腺內,變成常駐性細菌。一般來說,經常注意手部皮膚清潔的人,手部皮膚上細菌數量要比不注意者少。洗手的價值就在于能有效減少或消滅細菌。

  對手部皮膚的清潔和消毒,通常采用機械清潔法和化學消毒法。

  機械清潔法是指流水、肥皂洗手。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最為行之有效的,一般可將皮膚角化上皮60%~90%的微生物清除,若結合刷洗,微生物清除率可達90%~98%。雖然此法不能將手上全部暫居菌除去,但卻能將細菌數量減少到感染所需量之下。為了保證效果,必須注意:

  ①洗手時間至少1分鐘,洗手時不要遺漏指尖、拇指、指縫等常不易洗到的部位;

  ②用流水沖洗,不用公用臉盆浸泡;

  ③最好使用腳踏式開關的水龍頭,勿用紗布或其他材料接駁在龍頭上,以免其成為細菌的“儲備地點”;

  ④洗手后應自然干燥或用一次性紙巾擦干。有報道表明:洗手后用公共毛巾擦手,手上的細菌數可比原來增加10倍以上。

  消毒洗手是指在一般性洗手的基礎上,對殘留于皮膚上的微生物進一步清除。這種方法主要用于接觸傳染病患者及其物品以后。用75%的酒精擦手1分鐘,是最簡單快速的消毒方法。此外,還可使用0.2%過氧乙酸水溶液0.1%新潔爾滅、3%碘伏等消毒液,一般用2—3毫升.擦洗后任其自干,使皮膚濕潤狀態保持較長時間更為有效。

  洗手防病,是不是越勤越好呢?這里必須提到另一種“講衛生”的人,他們總是特別怕臟,反復洗手,終日惶惶不安,生怕手上沾染細菌,人們稱之為“潔癖”。其實,這不是講衛生,而是強迫癥的表現,即強迫性地重復一些不必要的行為,如反復洗手、反復檢查等,屬于心理障礙的一種,應盡早去看心理醫生,接受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