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揭秘-做個高智商的歲末花錢狂
2006-01-12
過年不花錢恐怕說不過去,商場打折完全不買也說不過去,發了獎金一分不花更說不過去。既然免不了花錢,免不了落入“商圈”,不妨放松心情,好好盤算盤算,爭取以最少的錢買到最多最實用的東西。這是一個花錢的季節,同時也是一個絕佳的理財投資季,理財專家建議各家盡早制定新年財務預算,適當購入一些理財產品。
雖說離過年還有半個多月,可走在大街上已經明顯感覺到了春節的氣氛:準備回家的人開始張羅年貨,還在上班的也有點“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感覺,一邊盤算著年終獎金有多少,一邊計劃著千奇百怪的“花錢方案”。畢竟到了年末,花錢的地方總是不可避免地越來越多,加上精明的商家不遺余力地宣傳造勢,讓本來就“人心不穩”的歲末市場顯得更加熱鬧無比。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誰要是過分冷靜和理智,反倒和歡快的氣氛格格不入。
細數商家的促銷辦法,大多逃不過打折、返券、買××送××等數字游戲。大多數人都知道“賣的永遠比買的精”這個道理,但看到他們這么費力地吆喝,相信不少人還是會心甘情愿地走進處處“美麗陷阱”,瘋狂的還會跟著商家的節奏“漸入佳境”——該買的、不該買的全部收入囊中。瘋狂過后冷靜地計算一下才醒悟過來,原本以為占了大便宜,其實購價比平時還要高。
面對充滿誘惑的市場,瘋狂的消費行為比比皆是,“血拼”的結果也大相徑庭。有人在瘋狂中得到實惠,讓自己的聰明才智得到最充分的發揮。而有的人卻完全不一樣,“血拼”過后追悔莫及,買回的也是一堆中看不中用的東西。為什么會如此不一樣,歸根結底在于你是否具有善于發現的眼睛、精于計算的頭腦和整套的實地作戰經驗。對此,有理財專家認為,瘋狂購物無可厚非,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章法。
教訓篇
瘋狂購物其實基于一個美好的愿望,那就是花最少的錢營造出最有春節特色的家。但一些看似實惠的消費,往往起到相反作用,檢查一下,看看你有沒有過類似的“愚蠢”行為呢?
狂積分為“禮品”
一些大商場和超市都有自己的會員卡,會員卡顧客可以參與積分,定期享受到低于標價的會員價格。往往到歲末時,商家都會打出“積滿××分,贈送精美禮品”等宣傳口號,所以不少會員看到自己的積分與規定差距不大,瘋狂血拼攢足積分后才發現,禮品的分量和自己所花的錢相比,實在懸殊太大。
禮券流通受限
返券是最常見的歲末促銷方法,雖然商家們的廣告上寫的返券數額一個高過一個,可是有的商場禮券并不能在全場范圍內流通使用,而這一點在宣傳廣告中往往都會被放在最不起眼的位置,只有當你興沖沖地拿著禮券準備交款時,才發現這該死的規矩,可錢都花出去了,想要回來沒門。
捆綁買回過期貨
捆綁消費是在超市中經常能看見的,“買*送*”更是超市促銷時常用的宣傳語,可是將快要過期的商品和正常商品捆綁在一起促銷,卻也蒙騙了不少人。
經驗篇
精明的主婦絕非天生的,實戰經驗的積累往往更為重要,聽聽她們的戰事匯報,也許會對初涉“大賣場”的你很有啟發。
巧對“9”字尾
代表發言
黃麗娟,女,35歲,人力資源主管
很多商場返券都有一個額度的規定,要買滿整數然后返一定的禮券。可是等你真正下定決心開始購物的時候就會發現,商品標價大都會是99、199、299元等,雖然只差一元錢,可按照商場的規定,這樣返券最不劃算。我一般會跟開票員商量,能否多開幾元錢,如果行不通就買襪子或者小件商品,價格一定不超過20元,累計后再去交款,這樣能最大限度地得到返券金額。
實戰演示
某商場買200元返206元
●預計購買清單:
羽絨服一件499元,預計可獲返券412元;皮靴一雙359元,預計可獲返券206元;預計總花費858元,預計返券總額618元,總購買量為858+618= 1476元
●實際購買清單:
羽絨服一件499元;眼霜一瓶128元;皮靴一雙359元;襪子三雙48元;實際花費1004元,獲券總額1030元,總購買量為1004+ 1030=2034元
●實戰成果
多花了128+48=176元,實際購買力增加2034- 1476=558元
提前摸清價格
代表發言
Vivi,女,28歲,外企經理助理
我去的商場比較固定,是離我們單位近的那兩家,中午吃完飯沒事也去溜達一下,既可以消食,也能順便看看商場有什么新的活動,最關注的還是商品價格,特別是那些自己中意的商品。部分商家打折促銷活動,可能會采取先抬價,再打折的方法,商品經過這么一折騰,有的反倒比打折前還貴。提前留意能做到心中有數,辨清真偽。我的經驗是:新品剛推出時的價格相對統一,應該以這個價格為基準,與打折時再做對比,劃算不劃算一目了然。
實戰演示
●皮包原價326元,打折時標價436元,八折優惠后價格348元
升價:348-326=22
結論:當然不買
●羊絨衫原價1028元,打折時標價1032元,七折優惠后價格722元
降價:1028-722=310元
結論:此時不買,更待何時?
●加濕器原價478元,打折時標價600元,七折優惠后價格420元
升價:478-420=58
結論:如果需要可以購買
限時購最劃算
代表發言
吳淑英,女,46歲,朝陽區某物業公司退休員工
平時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超市,我們小區附近有兩個大超市,經常搞一些讓利促銷活動,其中最受歡迎的是限時搶購。根據以往的經驗,我認為此類促銷基本屬于零利潤,完全是回報消費者的。這類活動次數不多,每次時間都控制在一小時之內,加上宣傳規模不大,一般只印在店內的海報上,平時不注意很容易就錯過了。我起得早,通常能趕上超市開門時的限時搶購,每次基本上都能“搶”回點東西。我的經驗是:日用品能長時間存放,值得大批量搶購,但是食品和易變質的東西就不能盲目跟風。
實戰演示
●衛生卷紙(20粒)原價28.9元/提,搶購價16元
搶購數目:4提
搶購理由:衛生紙耐放,而且是生活必需品,差價這么大,是不多見的實惠;實際花費64元,節約51.6元。
●干香菇原價19.6元/袋,搶購價:5元
搶購數目:10袋
搶購理由:燒菜、燉肉干香菇都是絕好的配菜,不僅有營養而且耐放;實際花費50元,節約146元。
■賣方提醒
分散購物時間
●李丹(貴友大廈女裝部)
春節期間各大商場促銷方案都以打折和返券為主。
很多人對返券的印象不好,覺得是強制消費。其實我覺得返券能給消費者帶來實惠。比如:可以幾個人一起消費或全家行動,這樣消費后返的券可以讓別人使用,等于幾個人分攤了購物成本。購買之前,首先要將幾個人想買的東西統計下來,各自看好價格,計算得出最佳的購買次序,以獲取最大的禮券。
另外,建議顧客分散購物時間,周六周日商場人流量特別大,不管是返券還是交錢都很耗時,在人員擁擠的情況下,不容易對清賬目,周一至周五商場比較冷清,下班后的幾個小時可充分利用。
需要的商品才換購
●周曉艷(華普超市食品部)
碰上超市的限時促銷,很多顧客不管什么東西都大量購進,其實我覺得食品類的商品并不適合多買,過了保質期扔掉反而造成更大的浪費。
另外,有些商品出廠時會附帶小禮品,飲品類的多數送杯子或杯墊,有些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只要喜歡上小禮品,就不惜高價購買自己并不需要的東西,結果等于花大錢買了一個不值錢的小禮品。有時候,超市還會有換購活動,消費滿多少元,加一定的數額就可換購別的商品。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換購前應先向服務臺咨詢換購的商品種類,如果不是需要的,沒有必要消費滿規定的限額。
■買方提醒
積分禮品不值錢
●文靜(女,31歲,網站編輯)
我在商場辦了會員卡后,企劃部門會隨時寄來最新的優惠信息,而且告知我的積分有多少。最近又收到信息,說是積分滿2000就可獲贈精美禮品,我花了差不多800元積滿了2000分,可所謂的精美禮品是掛歷,根本值不了幾個錢。
生產日期要細看
●劉鑫(男,44歲,公交司機)
我們家孩子喜歡喝酸奶,最近我去超市,看到他喜歡喝的那個牌子正促銷,買十送二,價格只比平時貴5毛,當時一高興就沒注意生產日期,以為撿了個大便宜,一下子買了很多。結果第三天就發現其中一袋味道有點怪,看完生產日期才知道,酸奶剛好過期了。這下我算是明白了,捆綁銷售的是快要過期的酸奶。
化妝品不能用券買
●孫瑞陽(女,35歲,公關公司經理)
一家商場“滿150元返150元”,我買東西總共花了300多元,返了300元的券,當時想著全部買成化妝品還是蠻合算的。結果問了好幾家,都說不參加活動,最后只好又買了一件衣服。如果提前讓我知道化妝品專柜不參加活動,我肯定不花錢了。
■專家說法
春節理財忙中不亂
建立預算項目表、制定長期理財規劃、準備充分的應急金
●林峰北京萬恒理財咨詢事務所理財顧問
快到年終,開銷的項目越來越多,不少人都將消費作為這個春節前的主打項目,從而疏忽了對家庭財務的打理。其實,歲末由于有了年終獎、各種分紅的額外收入,選在這個時候合理對家庭的資金進行規劃分配,選好投資品種對新的一年家庭財務規劃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我個人認為歲末打理家庭財務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預算項目表,合理分配年終收支。
春節期間的開銷很大,走親訪友、外出旅游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將春節期間的開銷做一個初步的估算,既可以對年終各項收入進行合理的分配,也能避免因商家的各種促銷活動而導致的盲目消費,科學合理的消費本身就等同于投資獲得的收益。
第二,選擇投資工具,制定長期理財規劃。
既然是投資就會有風險,怎樣根據自身家庭風險的承受能力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金融市場上已有的投資工具有基金、國債、保險、股票、外匯等等,這個時候請專業的理財人士進行合理規劃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增大現金流量,準備充分的應急金。
過年各種花銷較大,再加上假期時間長,一些突發事件很有可能發生,因此春節期間增大現金流量、準備充分的應急金是很有必要的。一般來說,應急金應是3-6個月的家庭月收入。
來源:新京報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