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資訊四通八達的社會,3秒鐘墜入愛河,7小時緣定終身的“婚戀快餐”文化似乎開始流行起來。在網上隨便一搜,就能搜到十多萬條關于“閃婚”的內容。有些婚戀專家說“閃婚”很符合人性,并預言這將成為未來主要的結婚方式。但婚姻的核心是感情,從感情的一般性質來看,這種預言有失偏頗。
人的感情一般可以分成情緒和情感。情緒好比天氣,是短時間的,比如激動、發怒等,來得快去得也快,有偶然性;情感猶如氣候,是更長久的,比如一生的母愛、多年的友誼等,比較穩定,可以把握。男女之間感情的開端,可以是閃電般的好感和激情,也可能沒什么特別的感覺,甚至還可能感覺很糟糕,這些都只能歸為暫時性的情緒。這三種情緒都有可能變弱消失,也都有可能發展成為深厚的愛情――即使是糟糕的第一印象也能發展出愛情,這在文藝作品和現實生活中都屢見不鮮。情緒變成情感的途徑,主要是“日久生情”和“日久見人心”。通過兩個人全面的了解、交流和磨合,在觀念、興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產生共鳴和互補,具備了親密、吸引和承諾三大要素,才可以說產生了真正的愛情。從這個角度看,激情沖昏頭腦,把一切想象得過于美好,因而認識幾天甚至幾小時就結婚,顯然只有情緒基礎,而缺乏情感基礎!
婚姻不僅僅是感情。婚姻還意味著責任、日常生活以及家庭瑣事等。玫瑰紅的地毯和雪白的婚紗之后,柴米油鹽、老人孩子等都是生活的必然內容。光有感情都不夠,更何況光有激情?更可怕的是,有的人借助網絡的快捷和隱蔽性,為達到各種目的,進行蓄意欺騙。曾經有報道說一個男人跟一個網友閃電結婚,很快發現“妻子”不僅有丈夫,還跟其他網友也結過婚。
如今,個人的自主和自由越來越被重視和彰顯,“閃婚”剛出現可能很賺人眼球,都覺得很稀奇,讓主角覺得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是看得多了,就見怪不怪了。所以,想靠“閃婚”顯個性賺人氣,已經不靈了。
總而言之,雖然“閃婚”并非都是一時沖動,但對于那些出于一時沖動、標榜個性或者是迫于家庭壓力的閃婚者,很可能“閃”到的只是自己!
來源:華夏心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