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在民間也叫長壽菜,它除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糖、粗纖維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外,也含有大量去甲腎上腺素和多量鉀鹽。去甲腎上腺素能促進胰島素分泌、調(diào)節(jié)人體內(nèi)糖代謝,具有降低血糖濃度、保持血糖穩(wěn)定的作用;鉀鹽可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具有保護心臟的作用。馬齒莧還含大量維生素E、維生素C、胡蘿卜素及谷胱甘肽等抗衰老有效成分。
美國科學家分析發(fā)現(xiàn),馬齒莧中富含一種被稱為阿爾法亞麻酸的歐米伽-3脂肪酸,它有抑制人體內(nèi)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酸生成的生理功能,這種保護心臟的有效物質(zhì),在馬齒莧中的含量居各種綠色植物之首。
馬齒莧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種對人體致病細菌也有抑制作用。民間常用鮮馬齒莧120克(干60克)、粳米60克煮粥,或用鮮馬齒莧絞取汁和大劑量水煎液,來治療濕熱腹瀉、急性腸炎、痢疾等癥,是一味清熱、解毒、消炎的天然良藥。
馬齒莧在我國分布甚廣。在夏秋期間采集馬齒莧幼嫩多汁的莖,除去須根,洗凈后用沸水煮熟,再用鹽漬一下,冷開水洗凈,擠干水分即可。馬齒莧可涼拌,可用肉絲烹炒,亦可用蛋、肉絲做成羹湯食用,鮮美可口,脆潤柔嫩,是頗具山野特色風味的時令蔬菜。
附:
[來源] 為馬齒莧Portulaca olercacea L.的干燥地上部分。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莖下部通常匍匐,肉質(zhì);莖帶紫色,全體光滑無毛。葉楔狀矩圓形或倒卵形,肉質(zhì)肥厚。花3~5朵生枝頂,花黃色。萼片2,花瓣5,凹頭,雄蕊10~12。蒴果圓錐形,蓋裂;種子多數(shù),腎狀卵形,黑色。
[藥材性狀] 多皺縮卷曲,常結(jié)成團。莖圓柱形,長可達30cm,直徑0.1~0.2cm;表面貢褐色,有明顯縱溝紋。葉對生或互生,易破碎,完整葉片倒卵形,長1~2.5cm。寬0.5~1.5cm;綠褐色,先端鈍平或微缺,全緣。花小,3~5朵生于枝端,花瓣5,黃色。蒴果圓錐形,長約5mm,內(nèi)含多數(shù)細小種子。氣微,味微酸。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于熱毒血痢,癰腫疔瘡,濕疹,丹毒,蛇蟲咬傷,便血,痔血,崩漏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