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衰竭癥悄然襲擊都市白領
此病與過勞死是“兄弟”
近日,某著名音樂人與媒體人士發生不快,并引發一系列非正常事件,讀者對事態紛紛關注。市康寧醫院副院長劉鐵榜表示:“該音樂人目前的心理健康狀況確實令人擔憂,但我希望別人也能寬容一些,不要有意或無意去刺激那些處在人生失意中的人。”劉副院長還認為,該音樂人身上的現象極可能就是心理醫學上所說的“職業衰竭癥”。
據介紹,職業衰竭癥最早出現在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并在二戰后受到醫學界的廣泛關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進入經濟大跨步上升時期,其國內出現過勞死現象,醫學專家們開始更加關注職業衰竭癥,發現此癥為過勞死的“親兄弟”。
曾輝煌今失落易患此癥
專家分析,易患職業衰竭癥的人多數個人性格較敏感、內向,追求完美,人生期待值較高,在應付社會事務、人際關系等方面技巧性差些,所處社會環境常為高壓力環境,生活周圍缺乏親人、朋友等社會支撐,他們自己已深感找不到出路而幾欲狂躁了,而社會、曾經熟悉他們的人仍對他們有較高的期待,這些人最易患職業衰竭癥。
劉鐵榜副院長舉例說,深圳一些醫生常常一上午要看四五十個病人,醫生忙到沒有上廁所時間,沒有解釋和傾訴的時間,也沒有及時充電、補給學術營養的空隙;長期處于不安定工作狀態中的警察、記者;承受高升學壓力的教師;面臨復雜人際環境、升遷無望的公務員;創作靈感枯竭的作家、藝術家等,他們都可能患上職業衰竭癥。“我的腦袋現在很笨,記不住事情”,“盯著電腦一天了,只寫出兩行字”,“我現在看到人多就煩”……專家介紹說,被職業衰竭癥困擾的人們常常會發出這樣的感嘆。
職業衰竭癥五大心理癥狀
據了解,職業衰竭癥有五大常見心理癥狀:郁、急、躁、煩、乏。具體表現為:發病者深感自己現在心情低落,腦子反應變得比從前慢;和人共事、交流顯得沒有耐心、很急躁;心急火燎有暴力傾向,容易罵人和打孩子等;精神總是很緊張,但又無法集中注意力,終日在恍恍惚惚中痛苦但無法自拔;總是感覺很累,做任何事情都沒有精力。
“職業衰竭癥會給個人和家庭帶來很大的痛苦,但不是不可以防治。”劉鐵榜表示,身患其癥的人可以果斷而有意識地從困境中退一步撤離出來,寫不出文章的作家可以選擇去下鄉體驗生活、采采風;科學家走出實驗室去講講學、開開會;藝術家去漂洋留學或訪問;家人、朋友多給他們一些傾訴的機會等都是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