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明知吸煙有害健康,不少青少年還要不惜代價親身體驗呢?這其中的心理原因是復雜的,大致有以下幾種心態:
1、好奇模份心理:剛剛步入青春期少年,往往在心理上產生成人感,覺得自己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同時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凡事都想試一試。不少吸煙的家長未重視自身行為給孩子的影響。無意中輕率地流露出“成年才可以吸煙”的思想,不少青少年在這種心理驅使下,把吸不吸煙當作是否成熟的標志,開始模仿成人吸煙。
2、交往心理:在當前社會風氣影響下,有時為了辦事順利,聯絡感情,以煙引路,煙酒不分家。此風對青少年影響明顯。許多同學認為,煙可以使人產生親近感,減少陌生,提高辦事效率。可見,煙已成為當今青少年人際交往的粘合劑。
3、虛榮心理:一些青少年崇拜影視劇中明星的吸煙鏡頭,認為吸煙時髦、瀟灑,盲目追求、模仿。有的女生認為,男生抽煙的姿勢好看,給人一種成熟灑脫的感覺。不少男生在這種心理暗示、鼓勵下,為贏得女生好感而吸煙。在當今商品社會影響下,大款們擺闊氣、講排場,致一些有經濟背景的青少年在人際交往中通過煙的檔次來抬高自己的身價。
4、消愁心理:青少年期往往涉世不深,社會經驗不足,但又對社會往往有著較高的期望值。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難免遭受各種心理挫拆,出現心理失衡。而煙可暫時麻醉他們的神經,使他們暫時失去或忘卻不平衡的心理,獲得短暫的快樂。
5、對煙的錯誤認識:錯誤地認為抽煙能提神、消除疲勞,有功于腦力勞動,因而在學習緊張或思考難題時借助吸煙提高學習效率。
父母怎樣才能使孩子不染上吸煙的惡習呢?兒童心理教育專家對家長提出下列要求。
1、家長必須做出榜樣來。成年人抽煙雖然是“合法”的,但對孩子來說,父母對其影響最大,作為父母應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
2、適時和客觀地向孩子講解有關吸煙危害。不要用“恐嚇”的方法,因為“恐嚇”不僅不能使他們對香煙產生免疫力,相反產生“逆反心理”,出現“不妨試一試”的想法和行為。在交談中,不要自己滔滔不絕地講,要聽聽孩子自己的想法。
3、注意孩子交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絕大多數的吸煙者是在他人的影響或引誘下開始吸煙的。因此,家長特別要注意孩子交往的朋友。要關心孩子的周圍環境,他們最容易受同齡孩子們的影響,“哥兒們”觀念比家庭觀念還強。抽煙的孩子一般在精神上感到孤獨、空虛。家長應該使信任自己,耐心幫助他們,使他們獲得力量,戒除吸煙的惡習。
4、如果發現孩子有吸煙現象,應該考慮和孩子開誠布公地談一談,最好不要動輒打罵,要讓孩子明白什么樣的行為要鼓勵,什么樣的行為是錯誤的要糾正。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