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北京人為何流行立遺囑
2006-05-31

北京人為何流行立遺囑

  危機意識上升 家庭、親屬觀念淡化———

  隨著人們錢包漸脹漸鼓、個人財產增多;生活方式發生改變,“空中飛人”、旅行等可能發生意外機會的增加;家庭結構、親友關系以及資產的復雜化,使得“遺囑”這一看似遙遠的話題,正在成為目前北京人考慮的重要問題。

據北京大地律師事務所律師介紹,北京人越來越重視遺囑,而且呈現出以往沒有的特點:從年齡上看,中青年人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從遺囑繼承上看,不再是單一的留給法定繼承人,而可能是沒有血緣關系的陌生人。

  心理專家認為,這其實反映現代人心理觀念的巨大變化。

  立遺囑人年輕化———安全感下降,危機感上升

  以前一般是老年人或身患絕癥的人才會想到要立遺囑,年輕力壯的人通常不會。首先沒有這個必要,其次受中國傳統的“未知生,焉知死”觀念影響,年紀輕輕的立遺囑也被認為是“不吉利”,仿佛畫了道符詛咒自己一般。但是最近幾年28~40歲的青年人選擇立遺囑的越來越多,時下的年輕人未雨綢繆地想到了“身后之事”。

  北京“心元動力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首席心理顧問漆紅認為,以前社會相對穩定,人口流動少,意外發生的幾率較低;現在交通發達,許多人因工作需要都做起了“空中飛人”。媒體隔三差五地報道某某航空公司飛機失事,機上乘客全部罹難,讓這幫“飛人”們感到危機四伏。所以人們在受益的同時內心的安全感下降,危機感上升。同時青年人立遺囑也反映了公民的法律意識增強,責任感增強。

  不給法定繼承人———現代人更尊重自己的內心需要

  中國人向來將血緣親情看得極重,以前一般都是將財產留給自己的配偶、兒女或是父母。現在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將遺產留給“外人”?這反映了現代社會人際關系的改變———家庭觀念和親屬觀念的淡化。眾所周知,現代的遺囑繼承制度允許死者將遺產留與他認為合適的人或團體,不必局限于法定繼承人,事實上是對親屬絕對繼承權的否定。這樣一種繼承制度,只可能興盛于家庭、親屬關系日趨淡漠的社會環境。

  以前中國人極為重視家庭,許多人一輩子也不曾離開家。現在的社會人口流動大大加速,更多的人選擇了外出謀生。所謂“出門靠朋友”,他(她)可能認為朋友對自己的幫助比親人更大。現代人的感情也比以前復雜,夫妻間雖然同床共枕,但也未必就都有最深的感情。心底可能還牽掛著另一個人,生前不能照顧對方,那么死后把遺產留給對方,也是一種表達愛意的方式。愛與歸屬感也是人的行為動機,而且是比安全感更高一個層次的動機。現代人選擇將遺產留給自己心里最渴望給的人,也表明他們活的更真實、更自我,更尊重自己的內心需要。比如上面舉例的那位老先生,他將財產留給十幾年來悉心照料自己的保姆,既能看出現代社會中親情的淡漠,也能看出老人能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

  至于另外一種情況,將遺產捐贈給社會公益事業、慈善機構,漆女士表示這是人對“被尊重”、“實現自我價值”這一需要的滿足,表現了對國家、對社會、對人類的責任感,同時也受到了國家、社會、人類的尊重,實現了自我價值。

  評論

  遺囑興盛是個體自我意識增強的必然產物

  遺囑制度起源于西方,它是建立在財產個人所有權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在西方,遺囑的核心便是財產的分割。立遺囑體現的是對個人權利的充分尊重。而在中國的傳統上,遺囑作為家長對子孫的訓示,原本即以傳達某種價值觀念為首務,財產的分割反而是次要,一般在遺囑里也就是按照法定繼承平均分割。而在現代社會,顯然多數選擇立遺囑的人,目的不再是對自我價值觀念的傳承,而是財產的處理。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中國人的思惟習慣也越來越西化,原本注重家庭、注重價值觀的受到了注重個體、注重人權的西方觀念的挑戰。

文章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葉菁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