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我們的孩子太脆弱,還是我們的家長太盡心。高考來臨,家長比孩子更像上戰場。每一次考分都在孩子和家長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在這樣的家庭中,我們發現了一種怪現象。
有這樣的孩子,他們越考越不自信。二模的分數出來了,分數雖然上去了,但名次卻下來了。比比一??荚嚤茸约翰畹耐瑢W,越來越不自信。問自己,是自己變傻了,還是同學更聰明了。不解、懷疑、自我貶低。一時沒了自信。
我們知道對于在高考前的狀態,多半孩子和家長都是越來越緊張的。而且,對于高考的過高期望也會影響自己的情緒。偶有一次失敗,就認為自己不行了。所以,往往我們會看見,在高二還學習不錯的孩子,高三開始一次不如一次,進入惡循環。
仔細分析原因在于,自己對高考的定位上。我們知道,當孩子在高三的狀態,很容易進入一個學習的“疲勞期”,而疲勞就會讓人容易出錯。所以,難免出現一兩次低分。但是如果自己認為自己一定要考上清華北大,怎么能出現考試失敗呢。這樣就會越想越焦慮,懷疑自己,不信任自己下次能考好。
當然我們可以有一個高考的理想,努力去夠。但也給自己一個說法,告訴自己疲勞期有時候是人不可抗拒的力量。及時調整心態和作息時間,相信自己能夠在下一次考出好成績。
同時,對于高考的結果,不作最好和最壞打算。想得過好,容易給每次考試產生不能失敗的壓力感;想到最壞,容易讓人情緒低落、失去斗志。而只有坦然面對結果,才有可能爭取下一次的成功。要想考出自己的真實水平,關鍵在于自己怎么看,家長和孩子可以試著放輕松一點。
文章來源:北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