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以貴陽市8所高校1000名在校大學生為對象的問卷調查顯示,大學生中,基本浮躁的占52.3%,完全浮躁的占18.4%。兩項相加,浮躁的大學生竟然達70%! 另外一項對全國22766名員工的調查顯示,17%的人在過去一年有過跳槽經歷,80%的人正在醞釀跳槽,只有16%的人安于目前的工作狀態,明確表示不想跳槽。 與此同時,一場關于學術界、媒體界和演藝界日益陷入浮躁之風的討論,正進行得如火如荼…… 一時間,浮躁似乎成了現代人的一種通病,各種人群都深受影響。青年人不能安心向學,中年人工作中表現得焦慮不安,思想不停搖擺,老年人對社會失去信心與耐心、失望情緒揮之不去。曾經有不少的哲學家和心理學家都深入研究過這種全民浮躁現象,有的甚至將其稱為“時代的基本焦慮”。 不同年齡有不同的浮躁表現 浮躁的產生有深刻的時代根源,社會整體節奏加快、人際關系日益淡漠和功利化、生活和工作不穩定、人生發展沒有穩定的預期、競爭激烈和天災人禍等等,都是浮躁的誘因。 對于學生來說,浮躁是有廣泛原因的。一位大學生在大學網站的論壇上寫道:“我們所經歷的改變是以往任何一個時代中成長的人所不可比擬的。社會的急劇發展、競爭的急劇上升,讓我們還沒有走向社會就感到了社會的壓力……大量的外來文化、生活方式、道德行為準則也給我們帶來了難以抗拒的沖擊。” 在職場中,有些青年人往往在本領域內還沒徹底鉆研明白,就這山望著那山高了,他們嫌自己的工作成功太慢,有太多的人力無法解決的因素阻礙自己成功,于是四處張望、尋找“跳槽”機會。等他們到了新的工作中,板凳還沒坐熱,又在豐富的想象力和外界的誘惑下,想去嘗試更“適合”自己的機會,不僅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還把浮躁心態傳遞給同事。尤其在學術界,許多大學老師受市場經濟大潮的影響,利用手中的資源業余經商。國家的課題申請不了幾個,在企業里卻是地道的“紅人”,沒有三兩年,房子車子就置備齊了。這不免讓安心做學問的同事眼紅不已。正因為人人都愛跟周圍人比較,于是走捷徑獲得眼前利益的人,往往成為人們眼紅與效仿的對象。這便是浮躁容易傳染的根本原因。 中年人的浮躁有自己的特色,不少人發現,人到中年理想沒有完成幾個,不免急躁外加懊惱。工作與生活初步穩定,但忙于應酬,身心俱疲,又只能堅守。所以只要有機會,他們總會不自覺地表現出對變化的渴望,顯出“不合時宜”的浮躁。 人到老年,不少人感到寂寞、孤獨。于是,當社會中貪污腐敗、世風日下的現象被媒體大量報道后,老年人正好有大量時間來消化這些內容。他們每每和自己記憶中的那個美好年代做比較,越發感嘆社會的道德滑坡、人心不古。也有不少老年人退休金微薄,感覺被社會欺騙和拋棄了,而不停地抱怨。身體有病的老人,更容易有情緒障礙。上述這些都可能是老年人心情浮躁的來源。 2006年2月,西安警方破獲了一起涉及18個省市、受害人數達27萬的非法集資詐騙案。受騙者大部分是40—50歲的中老年人,很多人家境并不好。一位當事者回憶說,當時“恨不得馬上就干一番事業,明天就變成百萬富翁”。正是急功近利、快速發財的浮躁心態使他們中了招。 戰勝浮躁的關鍵是明白自己的真正需要 減少浮躁情緒可能是個長期過程,首先需要我們放平心態,正本清源,無論身居何位,都不要盲目攀比,更不要惟利是圖。其次,要有好的心理調節能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彈性或心理復原能力,通常可以通過閱讀一些飽含智慧的書籍、經常反思和反省自己的行為來獲得對浮躁的免疫力。浮躁的產生大多數都是由于壓力太大、頭緒太多,或選擇太多,節奏太快。因此,要暫時告別壓力太大的社會情境,到大自然中去放松身心,徒步旅行,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明白自己真正的需要。另外,培養一種閑情逸致,一種為之神往的業余愛好,也是很好的解決浮躁的方法。▲ |
文章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