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好的習慣是獲得成功的最佳途徑
對于健康知識,比如怎樣飲食、如何運動等,許多人都能講得頭頭是道,但將這些道理和知識付諸行動并從中獲益的人卻并不多。原因是:知道了,卻沒有做到。
為何做不到?著名演說家、習慣研究專家、北京跨世紀成功成才研究中心成功學研究專家周士淵先生在他的《知道更要做到》一書中揭示了問題癥結——習慣。好的習慣,是美好愿望和結果之間的橋梁。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再好的愿望也將是水月鏡花。
作為我國“廣義習慣”的提出者和開拓者,周士淵先生在商業和成功學研究方面都成績斐然。然而,他曾三次懸梁自盡未遂,之后喝下了98%的濃硫酸,陷入九死一生的絕境。后來,他改變了消極悲觀的心態,又閱讀了大量的名人傳記、勵志名篇,在親朋好友的關愛中崛起。期間的辛酸苦辣難以盡言,但有一點可以揭示他崛起的秘密:好習慣的培養。
“曾創下世界發行量2000萬冊紀錄的暢銷書《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曾極大地影響了我。書的卷首寫著:‘這頭一卷里隱藏著一個秘密,能領悟它的智者歷史上寥寥無幾?!瘺]想到,這個秘密竟然是兩個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但也許誰都沒有認真思考過的兩個字——習慣!”他說,在《美國傳統詞典》里,習慣既包括多種習慣性的動作,又包括多種由后天“習”而成“慣”的原則、態度、思維方法、情感模式、性格傾向等,很類似于我們現在所談的“素質”。
讓人們培養好習慣不只是一句空洞說教,而是有具體的辦法。在《知道更要做到》一書中,周士淵先生揭示了習慣與行動的五大關系——“習慣五動理論”,并提出了習慣培養的“三二一模式”。
“五動理論”分別為:起動、百動、自動、永動和樂動。起動是指一旦我們下了決心要養成某個習慣,就要立即行動。百動就是起動后,要不斷地動、足夠地動,一直動到習慣養成為止。如果做到了百動,使你終生受益的習慣就養成了,這時一種奇妙的現象就會產生,即自動。過了自動,便會永動,即總在自覺地動、經年累月地動、默不作聲地動,最后習慣便達到最高階段——樂動,即,這樣做就舒服,不這樣做內心就會不安。
習慣培養的“三二一模式”,則是指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要注意三個性、二道關和一個數。三個性,即策略性、可行性、操作性;二道關,即是要闖過習慣培養開頭關和信心關。一個數,即要牢記習慣培養的關鍵數字21——三七二十一:三指前3天一定要認真;七指一周7天,也指堅持一周后會產生興趣;二十一指培養一個習慣平均要用21天的時間。
記住,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
文章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