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寫字樓窗戶都只是擺設
■密閉空間空氣流通不暢
■易滋生各種病菌———
■新聞背景
盛夏將至,各高檔寫字樓的白領們又增添了一項新煩惱:在密閉的空間里,長時間地處于低溫空調環境,感冒多了,其他呼吸道疾病也多了,人們的身體似乎格外地“脆弱”起來!
空調似乎成了罪魁禍首,但是在大夏天,寫字樓里沒有空調又是萬萬不能的,不光熱,還不透風,人會覺得很悶,而原本為通風及光亮而設計的窗戶卻起不到什么作用。
在今年北京科博會的一次環境論壇上,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的社會學者周孝正就很不客氣地批評了北京的一些高檔寫字樓和賓館,稱這些建筑設計的窗戶只做擺設,總是打不開,或根本就不想打開,致使密閉空間里疾病流行,極大地損害著人們的健康。他還以2003年的“非典”為例,對這種設計或做法進行了批駁。
寫字樓不注重通過窗戶通風透氣,僅是設計的缺陷或考慮不周,還是有什么別的因素,空調及通風口能代替窗戶的作用嗎?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了解。
■記者調查
高檔寫字樓有窗難開
在北京某寫字樓工作的李小姐一早進辦公室就覺得味道怪怪的,于是想開窗戶放一放,卻發現那個窗戶怎么也打不開。夏天到了,雖然空調開始工作,但室內的空氣卻并不讓人滿意,時不時有人感冒或嗓子發炎!
記者調查發現,北京的不少寫字樓都有類似情況。位于朝陽區十里堡的都會國際高層寫字樓里,記者看到,這兒自然通風的窗戶很少,不少窗口只能打開半扇,因為整座樓呈塔形,空氣的流通并不很好,偌大的房間里有扇小窗戶偶爾能送來點小風就不錯了。
在另外一家位于海淀的中鼎大廈里,窗戶也是基本不開的,最近天氣熱,基本上都已經開始使用空調,所有窗戶都緊閉。一走進大廈就能聞到奇怪的味道,很多氣味的混合,讓人覺得很不舒服。樓層的衛生負責人說,開窗通風的問題各個單位和公司的情況不一樣,他們也無從知曉,不過樓層的窗戶基本上還是可以打開的。
在位于安貞橋附近的環球貿易中心,記者發現整個建筑都是玻璃外墻,窗戶只能開一個10公分左右的縫。記者數了一下,整個大樓大概只開了10多扇的窗戶。
據統計,一個人每天在室內呼吸進的空氣平均約1萬升,在這樣封閉的空間內,流行病和呼吸系統的疾病很容易流行。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專家分析
私密性辦公環境、減少空調負荷等多種因素導致寫字樓“無窗設計”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師杜白操以多年的建筑設計經驗認為,室內建筑設計上多設計可以打開的窗戶,我們絕大部分的寫字樓也都遵循這樣的設計,但有的高層寫字樓房間因為跨度大,把大空間隔成一個個小空間后,為了私密性和各自辦公環境的要求,使得無法達到設計自然通風的裝置,在大的商場、飯堂、會場等,這種情況也比較普遍,這時候只能靠空調來調節室內空氣的流通。
北京工業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王珊則認為,留不留窗戶通風在建筑上沒有具體的要求,而很多窗戶不能打開,是因為開發商大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他們考慮到職員可能在開空調的情況下還會開窗,會加大電力消耗。
其實所有這些高檔寫字樓在使用空調設備同時都有通風裝置,而為了節能,這些窗戶就被固定死了。但這樣就會遇到新的問題,在很多不通風的空調房里的空氣循環量不足,會導致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增多,通風率過低。這些是導致“病態建筑綜合征”的主要原因,在密閉的建筑中,經常不對外通風,室內空氣質量下降,造成污染物排不出,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危害,還會導致某些傳染病的發生。
“無窗”密閉環境易致多種疾病滋生
解放軍302醫院中西醫結合肝病科主任醫師劉士敬指出,大量事實證明,在密封狀態的環境里,慢性病病人有時并不知道自己已經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因為這些疾病都是潛在的,不易被察覺,比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水痘、腮腺炎等,而某些慢性疾病同時還會誘發其他疾病。
另外,劉士敬還特意強調,在空調環境下,易滋生一種軍團菌,它能在31℃~36℃水溫下長期存活,一般聚集在空調的冷凝水中,這期間許多微生物、真菌、細菌都會在這樣陰暗潮濕的環境下存活,容易產生其他疾病,嚴重的還會導致死亡。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潘小川說,在密閉環境下產生的傳染病菌通過中央空調傳播的速度都很快,某些大廈的通風口通向室外,而有的就是通向樓梯道里,風還是在密閉的空間中,循環的還是室內的空氣。所以必須保證一定的新風率。只有室內來的新鮮空氣進來可以對這些病毒進行稀釋,從而減少傳染病病源的存活。北大公共衛生學院也做過類似白領寫字樓工作環境的調查,調查顯示,在深圳、北京、上海很多高檔寫字樓里職員患呼吸系統疾病的比例超過20%。
王珊告訴記者,新風率就是新風在室內所占的比率,在國外的標準是100%,而我們國家只能達到30%,那是因為我們國家的能源利用有限,新風量越多就意味著能量的損耗越大,我們國家的國情限制了不可能大幅度地提高新風的進入標準。因此王珊建議,可以少開空調,多用自然通風設施,而不要為了追求空氣質量,邊開空調邊通風。在身體舒適度可承受的范圍外再開空調。
■小貼士
綠色植物有助減少病態建筑物綜合征
目前各寫字樓通風難的狀況因為各種因素,較難在短時間內解決,但是生活于其間的白領也并非無計可施,一些小竅門或許也能對降低這種危害起到一定的作用。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宋廣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大部分寫字樓都沒有達到空氣合格的標準,特別是安裝中央空調后,室內沒有足夠的新鮮空氣,在這種環境下眾多白領就有可能出現身體不適、頭昏、嘔吐、記憶力下降等癥狀。這種癥狀國際上稱為病態建筑物綜合征,一旦在工作中出現以上癥狀,需請相關部門給予監測。對于上班族來說,平時一定要多增加運動,適量地在辦公區擺放綠色植物,有研究表明,在24小時照明的條件下,蘆薈可以消滅1立方米空氣中90%的甲醛。吊蘭、蘆薈、菊花等植物都可吸收有害物質。
文章來源:北京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