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世界杯盛宴要開始了。說起足球,很多人會把它與熬夜、亢奮、焦慮,甚至“京罵”和足球流氓聯系到一起;很多女人也會抱怨一到大賽期間自己就成了“足球寡婦”。但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認同“看球時擁抱同伴不會尷尬”的人有75%,而認同“看球時愿與其他男性交流情感”的也有64%。這是因為從傳統上來說,男人不像女人那樣喜歡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內心體驗,而足球恰恰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表達內心想法和情感的途徑。
眾所周知,人都有交流的需要和情感表達的需要,如果過于缺乏交流和情感表達,對心理健康會非常不利。比如,在英國曼徹斯特,就有個俱樂部專門推出了幫助抑郁癥病人重建信心的“射門得分”心理治療,目的是培養和發現創造力、放松能力、想象力、溝通能力、自信和良好的心態。
為什么足球可以治療抑郁癥呢?精神分析學家認為,人在潛意識中都有攻擊的本能,這種本能需要只可以被疏導,卻不可能完全被壓抑。足球正是一種充滿攻擊性和競爭性的運動,它可以幫助人們將心中壓抑的攻擊沖動,以社會允許的方式象征性發泄出來,從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正如很多足球愛好者所體會的那樣,心情不好時去踢場球,出一身臭汗,什么煩惱都忘了。
同時,心理學家認為,足球還可以使人們找到歸屬感。人都需要有一個精神家園,讓人覺得自己是屬于某種文化的,而現代社會人口的普遍流動不利于這種歸屬感的建立和維持,足球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建立心靈上的歸屬感。比如,在英國,很多家族世世代代只支持同一支球隊,即使母隊已經淪落到低水平聯賽,仍然“勝也愛你,敗也愛你”;在我國,足球隊也曾在深圳這樣的移民城市成為城市精神的象征,這些都體現了足球對民眾精神的凝聚作用。▲
文章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