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北京的廟會,宗教色彩越來越淡化,只偶有娛樂性的仿祭祀活動表演,更多的是"有會無廟",公園、體育場、商場等都成了廟會的舉辦場所。歷年北京廟會辦得最紅火,讓人玩得最開心的地方要數白云觀、東岳廟和地壇。春節期間這些地方張燈結彩,人山人海,處處是一片喜慶歡樂的海洋。廟會傳統的內容有"請福牌、畫福布、繞福樹、走福路、寄福卡"等祈?;顒?;舞獅、舞龍、踩高蹺等豐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天南海北的雜技絕活和必不可少的京味小吃;還有那些五彩繽紛的風箏剪紙、花環飾物、民間工藝品等等。廟會上到處都是摩肩接踵、喜氣洋洋的人群,歡慶的秧歌伴隨著震天的鑼鼓和那滿市街飛舞的花花綠綠的風車,這一片紅紅火火的景象,將北京這些寺觀殿堂映襯得滿壁生輝,使古老的建筑也顯得分外雄偉華美、瑞麗吉祥。
白云觀位于北京廣安門外,是道教全真派的著名道觀。始建于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明朝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改稱白云觀?,F存寺觀為清代重建,規模宏大壯觀,由幾進四合院組成。主要殿堂都排列在中軸線上,依次為牌樓、山門、靈宮殿、玉皇殿、老律堂、邱祖殿、四御殿、戒臺和云集山房等。觀內尚存大量碑刻,并藏有明正統年間刊刻的《道藏》一部,是珍貴的道教文獻。1987年開始恢復舉辦廟會,場面火爆。廟會上摸石猴、打金錢眼是人們最喜愛的兩項活動。
東岳廟坐落在朝陽門外大街,始建于元朝延祐六年(1319年),占地71畝,是道教正一派在華北地區最大的廟宇。全廟分正院和東、西道院三部分,沿中軸線分七進排列著洞門牌樓、瞻岱門、岱岳殿、育德殿、后罩樓等建筑,布局嚴謹,氣勢恢宏。廟中供奉的是泰山之神東岳大帝及眾神祗,有神像近千尊,尚存12尊明成化十七年(1485年)用金絲楠木雕刻的三官及府臣像。廟內的石碑數量居京城眾寺觀之首,多達140余通,以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撰文、書丹并篆額的《張留孫道行碑》最為著名。東岳廟自1995年辟為北京民俗博物館。春節廟會盛況空前,人們除可觀賞豐富的民俗表演等,還能體察豐厚的道教文化內涵,再祈幅還家。
地壇位于北京安定門外,又名方澤壇,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成,過去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地祗神的地方。壇為漢白玉筑兩層方臺,壇下是方澤水池,壇南五間皇祗室供奉神祗牌位,壇西有神庫、神廚、祭器庫、樂器庫及宰牲亭,西北有齋宮。1925年辟為京兆公園,現為地壇公園。如今這里每年舉辦的春節廟會是以公園為依托,帶有文化集市性質的娛樂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