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副研究員李泰然介紹,預防要從源頭抓起。在選購非包裝食品及原料時,要通過看、聞、摸、嘗等方法,檢查食品的色、香、味、形,判斷食品的新鮮度和是否有摻假偽造,盡量選購新鮮和感官檢查正常的食品。另外,采購地點要選好,國營商場、超市以及信譽和管理較好的集貿市場選購食品能得到更好的保證。切勿貪圖便宜和方便購買腐爛、變味、變色和手感不正常的食品,更不能撿拾來源不明的食品。
選購包裝食品時,李泰然說,良好的包裝能起到保護食品不受外界污染和防止腐敗變質的作用。好的產品,其包裝應當非常堅固、完整、美觀、不易損壞。正規企業生產的包裝食品,其標簽在出廠前按規定應當清楚地印有品名、產地、廠名、生產日期、批號或者代號、規格、配方或者主要成份、保質期限、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等內容。有缺項、印制不清,尤其是不能判定出廠日期和保質期限的包裝食品最好不要購買。
正確的加工方法是食品衛生的最后保證。他提醒說,應掌握必要的預防和加工方法:
(1)加工前徹底剔摘和清洗。水果、蔬菜等出現腐爛以及發芽或變綠的土豆,除剔掉腐爛部分外,還應至少多去掉1公分左右看似正常的部分;所有的原料應先洗后切,以減少營養成份的丟失;為去掉農藥殘留,可以通過水泡半小時,或者洗干凈后再用水沖兩遍或者用溫水沖洗等多種方法,可以大大減少農藥、寄生蟲等污染成份。
(2)新買的散裝生肉(禽)一定要用溫水沖洗后再加工,不要憑感覺認為干凈就直接使用。
(3)肉食、水產品要燒熟煮透,殺滅其可能污染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在操作時,切塊要盡量小,冷凍的食物提前徹底解凍后再加熱處理。
(4)加工生吃的蔬菜水果要用單獨的工具、容器,不要與生魚、生肉類食品混用。
(5)處理剩余食品方法要正確:冰箱內冷藏室存放的熟食品超過24小時就要重新加熱后再食用,做到燒熟煮透,對超過3天的容易腐敗的食物最好廢棄。室溫(15一35℃)下存放的易腐敗的熟食物超過4小時后徹底重新加熱,超過8小時最好廢棄。
(6)對患有肝炎、傷寒、痢疾、活動性肺結核以及不明原因的腹瀉病人使用的餐具,要用80℃以上的熱水沖洗或采用其它消毒方法消毒。
(7)及時處理和清洗加工、存放過食品的工具、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