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不同氣溫、不同飲水量的條件下生存天數(表10-4)
![]() 在沙漠戈壁行走還要注意“假黎明”現象,這種假象會使人們覺得太陽從西邊升起;在平時要加強自己克服困難、戰勝孤獨、爭取勝利的心理訓練。 夜晚露宿時;要克服精神上的恐懼,保持平靜和理智。如自言自語、唱唱跳跳、故意制造聲響等。 自1900年瑞典科學家開始,一直沒有人能夠在夏季徒步穿過羅布泊。因為至少要能耐住60~70℃的高溫天氣,然而,這一壯舉已由我們中國人實現。2002年6月17田~21日,四川大學畢業生李勇挑戰極限,徒步完成穿越羅布泊的壯舉。正如探險家余純順所說:“天空沒留痕跡,鳥兒卻已飛過”。他年齡28歲,身高1.72m,體重66kg,徒步行走151km,當時氣溫曾經達到43℃(地面溫度65℃),途中還遭遇過沙塵暴災害,走完全程時他的心率達到172次/分鐘(人的心率上限為145次/分鐘)。 6.高寒地帶 在高寒地區行走,使用雪橇時要先派一個人獨自滑雪走在前面,盡可能直直地劃出一條道來,標出冰河的裂縫,讓后面的雪橇隊能順利通過;如是新路線,雪橇隊必須派人拿著指南針定向,當發現前面那個人偏離方向時,讓他迅速改正。 當水面結冰厚度達到1m以上時,人和雪橇可以安全通過;兩個人的距離要保持在5m以上,事先要用樹枝或雪墻作成標志。 在冰雪世界里,由于陽光、月光的折射作用,往往使人們對四周物體的遠近、深淺、厚薄產生視覺誤差。例如,溝和坑看上去比實際淺一些,物體間距比實際小一些,因此,要特別當心。 7.海上航行 在海上航行,必要時把自己系在船上,以防止落入水中。 為了防止小木船在有風時翻船,可以使用浮錨。其方法是把船頭轉向浪來的方向,使船在有利位置上迎面向著海浪。然后放下帆,使船在風力作用下漂流,對沉入水中的浮錨產生拉力,浮錨同時產生對抗力,使船頭永遠朝著抗力的方向。漂流因此而被停止,船就不會被海浪打翻。 六、遇險應急 野外探險要確保人身安全,必要時要快速啟動應急救援指揮系統。 1.信號與代碼 (1)聲光 眾所周知,“SOS”是國際通用的船舶呼救信號、無線電呼救信號。它可以寫出,也可以發報,還可以用旗語或其他方式表達;“Mayday”是船舶、飛機常用的無線電信號。 如果救援者位于聽覺范圍以內,叫喊聲也成為呼救信號。國際上高山求救信號是1分鐘發出六次哨音(或揮舞六次,火光閃耀六次等),然后安靜1分鐘,再重復。 國際上通行點燃三堆火進行求救。在開闊地將火堆擺成等邊三角形,在其周圍準備好青綠的樹枝、油料或橡膠(白樺樹皮是理想的燃料),需要時可以制造三股濃煙,同時發出三聲響亮的口哨或三聲槍響,間隔1分鐘,然后再重復。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點燃一堆也行。 施放信號的地點,要選擇在制高點。 如果發現孤立的小樹,可作為天然火種。在樹枝間堆放干燥的小樹枝,或陳年鳥巢,以便產生濃煙;如果小樹已經死亡,可以從根部將其點燃。 在醒目開闊地帶,可以豎起一個三角架,上面設置平臺安放火種,點燃之后遇險者可以在數公里以外看到火光。 在金屬殘骸上堆放燃料,利于隔離潮濕的地面;如金屬被磨光還可以起到反光鏡的作用。 (2)煙霧 煙霧是良好的定位器,有助于被飛機發現目標,同時表明地面的風向,飛機應該在上風向著陸。 1)亮煙:在夜間、叢林中十分醒目。在火堆上添加植物等潮濕物品會產生濃煙。 2)黑煙:在雪地、沙漠中十分醒目。在火堆上添加橡膠和汽油可以產生黑煙。 (3)回光 利用陽光、反光鏡等可以反射信號光。 (4)旗語 把旗子或亮艷的布料系在木棒上,持棒運動時,在左側長劃,右側短劃,加大幅度做“8”字形運動。如果雙方距離較近,不必做“8”字形運動。一個簡單的劃行動作就可以,在左側長劃一次,在右側短劃一次,前者應比后者用時稍長(圖10-8)。 ![]() 當接收到地面信號并且理解以后,在白天應該駕駛飛機傾斜機身,做搖擺運動;在夜晚,應亮超綠燈。 當接收到地面信號但是不理解時,在白天應該駕駛飛機向右手一側方向作盤旋;在夜晚,應亮起紅燈。 2.高山營救 (1)聲光煙火代碼 表10—5所示,為國際通用的聲光煙火代碼。 ![]() (2)信號閃光物 在接近樹林區域,紅色光醒目;在雪地中,紅色與綠色光線最好。 注意:燃放時應按照有關說明操作,以防止火災。 (3)方向信號 當離開失事地點或營地時,應該間隔一定距離留下一些方向信號,表明自己的前進方向。這樣給地面搜尋人員帶來方便。或用石頭擺成箭頭;或把棍棒放在樹叉間,頂部指引行動方向等。 注意:兩根交叉的木棒或石頭,意味著此路不通;用三塊石頭、木棒或灌木叢傳達的信號含義明顯,表示危險或緊急。 3.野外搜尋 (1)陸地搜尋 通常在有大風或天氣惡劣的情況下,采用基線搜尋。如果沿著幸存者走過(留下信號的)路徑搜尋并未發現目標,營救人員可能推斷幸存者離開了慣常路線到了斜坡上某處庇護所。 如果對幸存者最后出現的地點十分確定,但卻不能確定幸存者會向什么方位轉移時,多采用扇形搜尋。 (2)水路搜尋 如果營救人員能夠知道,或推斷出幸存者最后出現的地點在河流附近,或河中,則一般將干流作為基線,在所有的支流上搜尋。 (3)空中搜尋 如果天氣條件良好,搜尋有可能在晚間進行;當能見度高時,飛機會升入高空,使探測航線覆蓋的范圍更大一些,幸存者如果對著救援飛機發出信號,飛機卻飛走的話,飛機可能返回,幸存者可以再次發出信號。 (4)聯合搜尋 海、陸、空配合進行搜尋。 4.直升機營救 直升機營救在著陸地面、著陸點、著陸位置、特殊地形、不著陸營救等方面都有具體要求。 幸存者應在著陸點標明風向和風力,用對比強烈的材料制成“T”字形標記,放在著陸點邊緣的下風向,對著風向水平安放;如果無法制作標記,幸存者可以站在遠離著陸點的下風向,背對風向,向營救人員傳遞身體語言。 如果在夜晚,幸存者要把燈光、火把、手電、車輛前燈等光束射向天空,用于引導飛行員進入著陸點。一旦營救人員發現,要將光束放低并對準著陸點。 5.海上營救 (1)直升機著陸 不要到查升機尾翼去,這里對于飛機機務人員來說是個盲點;不要下坡接近直升機,因為漿片相當危險;不要攜帶可能纏住水平機翼的東西,攜帶無線電時要把天線收起;不要讓尖銳物體接觸直升機翼片,這些輕型的合金容易破壞;坐在機務人員指定的座位上,系好安全帶,直到得到許可再松開;著陸后等發動機已經關閉再下飛機。 (2)絞車技術 以雙人式升降比較多見。救生員在絞車中被放下來,在上升時要環腰抱緊幸存者,將絞車帶系緊,讓其手臂自然下垂;也有單人式升降。當安全進艙后,應該按照指定座位坐好,系好安全帶。 注意:由于飛機都攜帶靜電,所以,要等到絞車索或纜繩觸地,或觸上水面之后再接觸。 |
作者:劉藝林 費國忠
來源:突發災禍及現場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