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基于某種愿望而前往異地的活動。旅游期間,由于自然或人為因素對旅游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經濟損失,稱為旅游意外。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我們的旅游政策是大力發展入境旅游,積極發展國內旅游,適度發展出境旅游。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客源目的地,同時將成為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輸出國,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的人數可能超過1億。這樣,如何防止旅游意外就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焦點。
第一節 基本知識
我們不要把旅游消費數額多少作為選擇中介公司的唯一標準,而要盡量參加本單位旅游團,或者尋找有旅游管理經營資質的旅游公司作為中介機構。
一、擁擠問題
對任何人群而言,都要防止擁擠。在人口密集地區,擁擠容易釀成突發災禍.大家知道,當人的生命安全面臨著巨大威脅時,一種強烈的求生欲望迫使人們立即采取避難行動。恐慌、混亂,加之災難應激的強烈刺激,多數人往往會失去理智,其避難行動常常是自私、不合作、不合理的,正常的人際關系、行為規范受到干擾,嚴重影響人們抵御災害的能力,損失往往會成倍增加。例如,1991年9月22日晚,在太原市迎澤公園舉行的大型燈展游園活中,擠死105人,擠成重傷108人,就是一例。
二、特殊群體問題
1.老人旅游
老人旅游一般要有人陪同,并選擇在春秋季節、時間上較為寬松、行程不長的環境下旅游,并攜帶適合本人需要的急救藥品和聯系卡片(如姓名、住址、聯系方式等),以備應急之需。不少老人對登山懷有興趣。置身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但老人登山應有“五忌”。一忌冒險:登山往往要爬坡、跨澗、過涯,切勿冒險盲目行動。若遇意外,可以等待救援;二忌驚慌:一旦遇到險情,切忌心慌,只有頭腦清醒才能采取應急措施,轉危為安;三忌疲憊:行進中要注意休息,不要急于趕路,以免體力消耗過大;四忌饑餓:行進中要不斷補充營養,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五忌干渴:登山過程出汗較多,應帶足水或飲料。
2.兒童旅游
旅游前要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如果一旦與大人走失,應在原地等待,并吹響隨身攜帶的笛子或哨子;大人與孩子盡量寸步不離,一時找不到應該到娛樂場所、玩具柜臺、食品柜臺、樓上下等吸引孩子的場所尋找,也可以請他人相助,或把守出口,及時報警;讓兒童穿長袖長褲衣服,防止蚊蟲叮咬;告訴孩子不要單獨游覽“寵物區”,不要給寵物喂食;并注意飲食衛生。
三、住宿問題
1.慎防受騙
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拉客者往往花言巧語,以次充好,價高質低,或利用年輕美貌女子拉客、乘機敲詐,旅游者要潔身自好,謹慎提防。
2.確保安全
如果暫時住宿,可與他人同居一室;要檢查房間門窗的安全隱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或另外尋求住處;不要隨便食用他人送給的食物(包括煙、酒);妥善保管或請旅館保管現金和貴重物品;室內電話一定要試撥,以便在應急時刻快速求助。
四、天氣問題
1.雨天
不要去危舊房屋、殘垣斷壁、空曠野外、大樹底下、高壓電線和變壓器旁、溝底或河邊避雨,可以在山洞暫時躲避;也不要去河道游泳。
2.雪天
不要去陡峭的山路攀登;騎車時輪胎的氣不要太脹,不要急剎車、急轉彎;開車時不能讓雪擋住視線,要采用防滑措施,盡量不要急剎車和急轉彎。
3.冬天
要注意保暖。早期凍傷,可用溫水浸泡,由遠周向近周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并用毛巾擦干,敷凍瘡藥膏包扎。
五、旅游項目問題
1.滑雪、滑冰
不要去深山峽谷和荒無人煙的地方,并繞過雪坑、冰坑;滑雪時不要做各種造型動作;滑雪板既能牢固地系在腳上,又能順利解下;摔倒時,要將腿腳伸直,隨勢翻滾,或橫側身體,防止滑雪板傷人;要在冰封的大地上,或在結冰的江河湖面上滑冰,并注意冰層的厚度及承載力;速滑時防止跌入冰窟窿。萬一跌入,不要用手把住冰緣,要把身體盡量平橫起來,先將腳搭到冰面上,一手按住冰面,另一只手猛推冰緣,身體借勢向上翻滾而脫險。
2.登山
登山前要收聽天氣預報,避開惡劣天氣和登山高峰時段;要結伴而行,不要在風口、潮濕的地方休息;攀登時要留心腳下石頭是否松動。當借助樹木攀登時;用力不要過猛;下山時不要太快;如果擁擠,不要站在山道旁的懸崖處,防止擠倒摔下山去。1988牟7月15日下午2時30分,17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旅游者正在陜西華山旅游,突然間電閃雷鳴,風云突變,暴雨山洪洶涌而至,游客猝不及防,紛紛奪路而下。不料山路崩裂,泥石流橫沖直撞,擁擠的人群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幸虧有關部門全力疏導,才減輕了災害損失。
3.游泳
游泳前要做好準備,比如在身上淋一些水進行擦洗,活動一下筋骨等;當發現身體出現異常時,不要勉強游泳;由于不了解水庫、河道、海濱水的深淺和水中雜物分布情況,切忌從高處向下跳水;遇險時要及時呼救(如果嗆水,可以改為仰泳或踩水,使頭部露出水面排水;小腿抽筋時,用屈伸腿的辦法解除;遇到旋渦時要繞過去,一旦被卷入,要順旋渦的轉動方向外猛游,掙脫險境);游泳時間一般不宜過長;上岸后要擦干身體,排出耳、鼻中的水分,曬曬太陽,活動放松;游泳后用清潔水洗凈身體。
六、交通問題
要遵守乘坐車、船、飛機的有關規定。在交通工具中發生的事故,多數是由撞擊引起的傷害。當發現險情時,應緊握面前扶手、椅背,同時,兩腿彎曲,向前蹬地;如果來不及緩沖,應該抱住頭部、緊縮身軀;當交通工具內發生火災時,應該選擇封閉的區域暫時躲避;當旅途遭受刑事侵害時,應向旅客、乘警求救;突發疾病時,應利用廣播尋醫問藥。
1.公共汽車、電車、地鐵
當這類交通工具進站時,要離開車輛一定距離,不要追車、扒車;攜帶兒童上車時,要把孩子置于大人前面,不要把頭或手伸出窗外;謹防扒手,不要停留在門口。當錢物丟失以后,請求司機和售票員協助查找;車子啟動以前系上安全帶;暈車的乘客盡量減少進食,不要談論暈車事,可以玩游戲,并爭取坐在靠近車窗的位子上。
2.火車
火車超員時,要千方百計補充體內水分,防止虛脫、昏厥;長途旅行時要經常走動,不能一個姿勢坐到底,防止腰痛和下肢腫脹。
3.飛機
乘坐飛機前不要吃得過飽(防止嘔吐),不要進食多纖維和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防止胸悶腹脹);進食時間以飛機起飛前1-1.5小時為宜;系好安全帶;身體不適時應與乘務員聯系;遇到應急情況,應該絕對服從機組人員指揮;如果被歹徒當作人質,在未獲救以前,切莫有失舉止,貿然行事;飛機著陸時,空氣壓力增大,容易引起耳痛,可以咀嚼口香糖,作吞咽、打呵欠、捏鼻子、屏氣等動作,防止耳道不適。
4.輪船
乘坐輪船前,吃一點防止暈船的藥物,從事輕松愉快的活動;不要站在甲板邊緣看波浪,不要帶小孩在船邊玩耍;遇到風浪,要呆在船艙內。船在搖動時,上鋪的游客應防止跌落,暈船的游客不要隨船晃動;遇到險情,要服從工作人員的指揮。
海上最可怕的突發災禍就是沉船(海難),90%的人是在失事后第三天死去的。如何在海上求生呢?海上遇難者要比大海更堅強,才能贏得寶貴的生命(表10-1)。
水溫與人在水中時間及海難后食物來源
當輪船即將沉沒時,船長會發出棄船命令。在棄船令下達以后,水手會放下救生艇,要讓老、弱、病、殘、孕、幼先上,然后其他人依次上艇。在穿好救生衣棄船自救時,一怕海浪嗆水,應該側過臉、屏住氣,利用平靜的間隙口吸鼻呼;二怕水溫過低,應該喝足淡水,穿好鮮艷的保暖衣服;三怕異物撞擊,應該注意觀察四周漂浮物,防止碰撞。落水者應使用氣球、電筒、發光或閃光物、小鏡子等作為信號,以便引起救助者注意。
在平靜的海面上,視線良好,用肉眼或望遠鏡觀察,能在2km左右范圍內發現落水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