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就業之路真的那么窄嗎?
2006-01-26
坐了一夜火車的重慶醫科大學學生小楊和她的兩位同學早早來到四川大學體育館,參加四川大學組織的專場招聘會。她發現,昨天在學校出現過的招聘單位今天又移師這里,繼續“優中選優”。當天,4萬多大學生競爭約1萬個崗位。這幾天,許多像小楊一樣的大學畢業生輾轉奔走于各個招聘會。

據統計,明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410萬人,比今年增加70萬人。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少大學生感嘆:就業的路越來越窄了!

就業的路,真的那么窄嗎?

無業可就

大學生就業到底難在哪兒

記者日前在四川師范大學的就業信息網上,看到這樣一封郵件:“老師!我們是教育系2006屆畢業生,現在為止,我們的自薦書都沒人接收,我們該怎么辦??我們真的好惶恐!畢業了就去喝西北風嗎?……”

困難1 高等教育大眾化,畢業生逐年增多

教育部有關統計數字顯示,2003年全國大學畢業生超過212萬人,2004年達到280萬人,2005年達到340萬人,2006年將達到410萬人。各類高校畢業生中待業人數,2001年34.5萬,2003年63.67萬,2004年70多萬,2005年將達到75萬?,F在,我國適齡青年的大學毛入學率約15%,這意味著我國提前進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

今年,四川省級機關23個單位和地稅、工商、藥監、質監四個系統共面向社會公招559名公務員,報考者竟達11568人,報考與錄用比超過100∶1的職位達18個之多,更出現了880多人報名競爭省社會主義學院教學管理職位的1個名額。有關專家認為,雖然當前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情況比較嚴重,但這并不意味著大學畢業生總量已經過剩。在美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占全國人口數量的35%,日本是23%,而目前中國只有5%。

困難2 專業和市場脫鉤,“畢業就失業”

從2002年開始,電子信息、生物工程等傳統的“熱門”專業就業率大幅下降,以往非常“吃香”的外貿、金融、法律、會計等專業也趨于飽和,畢業生找工作困難較多,如果不及時考慮“改行”,很容易“畢業就失業”。

一位高校教師告訴記者,畢業生的專業構成與市場需求錯位,是制約畢業生就業的第一因素,現在高校在專業設置上有一定的盲從性和隨意性,一味開設所謂“熱門專業”,致使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供給大大超過需求。四川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劉猛告訴記者,無業可就的畢業生每年在1%左右,“大學生就業難,學校也有一定責任。學校在學生專業能力、情商培養等方面的工作沒有做好?!?

困難3 用人單位唯學歷、唯牌子

成都大學就業辦公室副主任陳靜告訴記者,用人單位在人才使用上存在“高消費”現象,成都大學也遇到過招聘單位選學校的牌子,但實踐證明,成大雖然不如其他重點學校,但很多專科生的動手能力不亞于其他學校的本科生。

劉猛認為,現在的用人單位評價體系不完善。國際化公司有自己的用人評價體系,強調能力,強調業績,雖然也考慮人才的學歷和職稱,但更看重綜合能力和專業水平,而我國很多用人單位還在按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的標準來看待學生,即使使用國際評價體系的,也要看學生的面試成績,不重視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

有業不就

大學生就業期望值咋這么高

在26日川師大雙選會上,因超女張靚穎曾經駐唱而出名的成都“音樂房子”,盡管招聘職位主要是吧員,卻吸引了大批高校畢業生。內江、眉山、蓬溪、珙縣等川內不少市縣提供的教師、醫生等職位卻鮮有人問津,無獲而返。

個案一(大城市漂一族) 23歲的李景歷是我市某快餐店的人事經理,去年畢業于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工程系。畢業前,她參加學校組織的雙選會,她嫌來招聘的企業多在偏遠地區,不愿意去。她說,自己所學的專業雖然好找工作,可工資太低了。

小李有兩個夢想:當個自由撰稿人,或者當個化妝師。因為文學功底弱,她放棄了第一個夢想。為了實現第二個夢想,畢業后她去了上海找,每天穿梭于各個職業介紹所,為了省下飯錢,她舍不得坐地鐵,寧愿走幾個小時的路。后來,她在上海一家高級影樓當上了化妝師助理,每月收入1000元左右。每天晚上,她10點半下班,12點才能回到家,冬天還只能洗冷水臉。呆了半年后,覺得實在太辛苦,小李決定回四川重新找工作。今年7月,她參加某外資快餐店的招聘,得到了一份薪金1800元的工作,但是壓力很大。小李告訴記者,她會好好珍惜這份工作,除非公司不要她了,自己不會再換工作。

個案二(遇挫待業族) 小李的堂弟去年從我市一所重點大學的計算機系畢業。按理,找工作應該很容易了,可就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他的期望薪水是每月3000元,可應聘單位只給1000元。實在找不到了,他只得放下架子,到荷花池食品批發城當保安,干了3個月左右??筛善饋聿豁樞?,因為其他保安瞧不起他,嫌他是大學生。現在,小李的堂弟干脆不找工作了,一門心思準備著考研。

幾位四川大學學生告訴記者,現在完成大學學業要花幾萬元,學生和家長對就業的期望值哪能不高?家里經濟寬裕的學生找不到好工作還可以考研,可條件不好的家庭供孩子上學欠了債,怎么不想找份好工作?如果到西部就業,國家的各項補貼和優惠政策是否能落實?一兩年后打算從西部地區回來,能不能安排崗位?會不會因為當地條件差而導致個人素質下降,無法繼續發展?四川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劉猛則告訴記者,川大每年有業不就的畢業生大概占5%—6%,這些學生一般家里都有經濟支撐,一門心思要找好工作。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時勘博士認為,由于我國的教育長久以來延續著“精英教育”的模式,大學生當中普遍存在“精英就業”觀念,大家一窩蜂地往大城市或者沿海發達地區擠,鐵了心要找一些熱門的、高薪的、受人尊敬的、體面的工作,導致激烈競爭過于集中,形成就業難的“假象”。實際上從全國范圍來看,各地各行業的人才缺口還是很大。廣大農村地區、邊遠地區、西部地區對大學生的需求量非常大,可供大學生施展個人才能的空間也很廣闊,可是很多大學生就是不愿意去那些地方。

對癥下藥

多方用力改變大學生就業難

學生期望值高,很正常,但從長遠利益來考慮,應該是先就業再擇業,最終目標是有自己的事業。

政府:多方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

今年11月,我省出臺了《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實施意見》:從2006年開始,我省將實施“一村一居一名大學生計劃”;擴大“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3年內每年增加100名志愿者、5個服務縣;從兩個計劃中選拔部分特別優秀、符合條件、在基層連續工作2年以上的高校畢業生充實到選調生隊伍中??h級以上黨政機關考錄公務員,應有不低于1/3的比例專門面向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高校畢業生,以后逐年增加……近年來,我市也出臺了鼓勵大學生就業的有關政策措施,許多大學生被充實到基層崗位去鍛煉。

學校:為學生做好職業規劃

美國高校一般設有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包括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兩個方面。四川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劉猛認為,大學生就業現在面臨兩個難題:一方面是就業難,無業可就;可另一方面是有業不就。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學生對自己的職業沒有很好地規劃,學校應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個性、興趣、能力和理想的發展目標,并提供具體的有效方法。成都大學就業辦公室副主任陳靜告訴記者,每年成大都要組織職業生涯規劃大賽,通過比賽,學生在選擇職業時,理想化的成分少了,能夠朝現實方向進一步靠攏。

學生:觀念轉變最重要

四川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劉猛認為,學生期望值高,很正常,但從長遠利益來考慮,應該是先就業再擇業,最終目標是有自己的事業,大學生害怕一輩子在基層埋沒自己,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應該學學“農村包圍城市”的經驗,從基層一步步往上走。成都大學一位教師告訴記者,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需要給自己切合實際的定位,應該改變職業有高低貴賤之分的觀念。在選擇就業崗位時,不能輕易放棄自己的專業。當專業所限不能馬上進入熱門行業時,最好量身擇業。有專家認為,“政府管失業、市場管就業”已成必然之勢。具有年齡和知識優勢的大學畢業生,必將更多地被鼓勵去自主就業,乃至開拓創業。

記者手記

路 其實不窄

一首打油詩這樣形容大學畢業生的求職心情:“求職今日意如何?擇業艱難百戰多。圍城座座旌旗展,問君欲乘哪趟車?”現在,為大學生就業提供的班車越來越多了,一些“線路”不好的“車”上,“乘客”稀疏;一些開往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的“車”上,大學生卻寧愿擠破頭,也要往里鉆。

大學生選擇職業缺乏理性的現象還有很多:奔著“超女”張靚穎的名氣,“音樂房子”吧員的職位也引來眾多重點大學的畢業生爭搶,難道當上那兒的吧員就能實現“星”夢?向往五星級大酒店的派頭,錦江賓館收獲了一麻袋學生的招聘簡歷,難道在其他地方上班就成不了“白領”?川內不少市縣提供的教師、醫生等職位少人問津,難道基層就沒有施展才華錘煉本事的舞臺?

其實,求職只是走向事業成功的第一步,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賽,開始跑在最前面的未必是最終的勝利者,因為比賽需要耐力和韌性。如果大學生能理性地考量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就業的路還會那么窄嗎?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