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仁云暫時失去了行走的能力,能否重新站起來還得要等到第二次的腫瘤切除手術和化療。任仁云是2005年8月16日被江蘇省人民醫院診斷為神經鞘瘤,當時他剛從和鳳小學畢業,正準備進入和鳳初中讀書。隨后的近半年時間里,任仁云在上海兒童醫院斷斷續續進行了兩次化療和第一次腫瘤切除手術。痛苦的治療使得任仁云頭發全掉光了,體重也急劇下降了20斤。這個曾在2003年拿過和鳳小學踢毽子比賽第一名的活潑健康少年,一下子成了一個似乎風吹就倒的“豆芽菜”。
任仁云的病,也給這個原本就很是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任仁云還有一個77歲的奶奶和兩個姐姐。快上初三的二姐成績一直都還不錯,因為弟弟生病,去年在痛哭一場后主動輟學,跟著大姐到縣里一家服裝廠打工,一個月薪水也就六七百元錢。他母親身體也一直不好,在家操持家務,全家主要靠父親任高社耕種那4.5畝田、搞搞副業維持基本生活。如今任仁云的家,除了一臺壞了的黑白電視機外,再沒有一件像樣的家什。住了30多年的這所老房子,也已破敗不堪,房頂上到處是漏著天光的破洞。
任仁云第一階段的治療,共花去了14萬多元,其中4萬多元是這個貧困家庭多年的全部積蓄,原本是打算用來翻修老房子的;還有10萬元是任高社在任仁云住院治療期間,20次往返上海與溧水之間,從也不富裕的親朋好友處籌借的。他家還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也得到了5000多元的賠付金。經過第一輪的治療,任仁云的病情得到稍許穩定,上海兒童醫院主治專家認為,經過精心治療后,任仁云的病有望好轉,但后期的治療費保守估計也要25萬元。25萬,對任仁云一家來說,不啻是天文數字!2月20日前任仁云就要進行第二次腫瘤切除手術并化療,但該借的錢都借了,怎么辦呢?
面對這處于絕望之中的一家人,陪同記者采訪的溧水縣教育局普教科科長張召中不由深深嘆了一口氣。據他介紹,任仁云也已得到了社會的幫助。2005年10月8日,縣教育局資助了任仁云2000元錢;今年1月,和鳳中學團總支、和鳳中心校少先隊在全校師生中開展了“獻愛心”募捐活動,募得資金6850元,并送至任仁云家中。
“但這畢竟只是杯水車薪,也非長久之計啊!”溧水縣教育局局長畢詠慈又向記者講起了2004年該縣洪藍鎮一位罹患白血病的初中女生的遭遇。這位女生的父母在孩子實在無錢可醫的情況下,雙雙跪倒在局長室求助。后來教育局特批了1.5萬元,社會各界也募集了1.8萬元的愛心款,但這與26萬元的治療費相比還是相差甚遠。無奈之下,這位女生家賣掉了全家人賴以居住的樓房。
兩位重病孩子以及他們父母無助的目光和淚水,深深刺痛了畢局長的心,也使他陷入了長久的思索中:在目前國家財力尚無法承擔所有學生大病救治費用的情況下,除了社會上應急的愛心捐款外,還有沒有其它更可行、更長效的辦法,能有效幫助這些不幸家庭渡過難關,減輕社會痛苦,避免或減少家庭悲劇的重演,給孩子以生的希望?
經過到外地考察調研和內部商討,成立中小學生大病救助基金,對患大病的學生進行無償救助的設想逐漸浮出水面。救助基金的資金來源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政府注入,同時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二是學生交納,每生每年交10元,經物價部門批準后納入收費之中,全縣6.3萬名學生每年可籌到60萬元互助金;三是社會捐助,可通過政府、媒體的宣傳吸納。畢局長說,溧水縣平均每年也就一兩名學生患上癌癥、白血病之類的大病,僅學生互助金一項就能解決很大問題。當然,對基金的捐贈、管理和使用,都應該有章可循,得到法律、法規和制度的保障和支持。“相信這是解決中小學生大病問題的有效途徑,只要政府支持、操作得當、管理科學,堅持數年,必有成效,最終救助基金將成為重病孩子的一片生命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