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三日前召開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會議上,安全套成了一個會議關注的焦點。會議對北京市推廣使用的安全套的工作做了明確的部署,其中包括:
2.所有賓館飯店的客房內都將擺放安全套;
3.每個高校的學生宿舍樓門口也都要安放自動售套機;
4.每個大型工地上也要提供或者安裝售套機;
本來,北京的一些街道、小區和公共場所附近,已經安裝了一定的數量的自動售套機;現在再這么一推動,似乎到哪兒都很容易看到安全套。但是這畢竟是一個私密性很強的東西,在北京生活的人們能接受政府的這一舉措嗎?我們在北京街頭進行了隨機采訪。被采訪者都對這一舉措表示支持。
那么其他城市的人們會對這件事情持什么樣的態度呢?我們為此和新浪網一起進行了一次網絡調查,在接受調查的2322人中,
完全支持 80.32%
部分支持 15.25%。
無所謂 2.57%
不支持 1.84%
這兩項人數加起來接近96%。看來北京市政府的這一舉措獲得了超越地域限制的絕大多數人的支持。這簡直是一邊倒的選擇。為什么不同地域的人的選擇會如此一致?他們是基于什么樣的共同判斷?下面的這個調查結果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當被問及“就我國艾滋病的感染形勢,您認為以下哪種傳播形勢最為嚴峻”這一問題的時候:
在“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三個選項中,有1788人選擇了“性傳播”,占被調查總人數的77%。
這又是一個壓倒性的選擇。因為多數人認為“經性傳播”已經成為艾滋病毒傳播的主要渠道,所以,使用安全套自然成了防治艾滋病的一個關鍵措施。這也是安全套的本來的名字“避孕套”漸漸被人們淡忘的原因。但是,在相當長時間內,血液傳播一直是我國艾滋病傳播的主要渠道,這77%的人的共識正確嗎?
實際上,政府出面將使用安全套作為防治艾滋病的重要措施來推行,并不是北京市政府的首創。面對性傳播成為艾滋病傳染主要渠道的現實,一些地方政府前幾年就采取了類似的行動。在云南、山西的一些試點城市,在公共場所推廣安全套使用的做法,曾經引起了廣泛的爭議,但最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們一起來看一個例子。
四年前,山西省侯馬市被衛生部定為百分百安全套計劃試點城市。侯馬市疾病控制中心開始派人向一些在娛樂場所工作的女性分發安全套,并通過在一些街道設置安全套自動售貨機、在賓館等場所免費發放安全套,來降低艾滋病性病從賣淫者、嫖客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傳播的風箱。這個計劃實施不久,侯馬市的性病艾滋病的發生率就大為降低。
但是,侯馬市衛生部門的這項積極的干預措施,卻在當地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其實這種在娛樂場所推廣使用安全套的作法,在國際上已有很多成功的先例。1985年至1995年,世界衛生組織通過在太多推行百分百安全套運動,使200多萬人避免了感染艾滋病。聯合國的一項調查發現,一個預防艾滋病失效的地區,往往都有這么幾個共性:不承認存在艾滋病感染、不愿意幫助有危險行為的人避免感染、傾向于使用道德方面的對策、把主要費用花在治療而不是預防上。
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下這次調查中表示不支持北京市政府在公共場所推廣使用安全套這一措施的那5%,他們主要有以下四種擔心:
認為北京市推廣安全套使用的舉措不能有效遏制艾滋病的傳播
認為這樣的做法會助長不正當性行為等不良風氣
還有一些是沒有表明理由
對于使用安全套能否有效遏制艾滋病的傳播這個問題,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相信這是絕大多數人的共識,我們再次就不做討論了。有意思的是對于“推廣安全套的使用會對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等等的擔心,我們只能承認,這種擔心可能一直會存在。的確,父親母親想到自己孩子的宿舍門口給安了個安全套售賣機,這滋味肯定是怪怪的。我們一方面希望艾滋病能夠遠離所有的孩子,一方面也擔心隨處可見的安全套售賣機給孩子帶來某種心理的暗示。但是,面對艾滋病的現實威脅,可能采取北京市政府的舉措,可能是最現實、最有效、最安全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