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沃爾瑪超市離職員工
以下都是真實爆料,偶只是本著自己的社會良知給大家提個醒,要是有人認為這是假滴或是懷疑偶有蝦米目的,那偶沒話講,你就權當米有看見偶滴帖子。
偶是一個在全球500強第一那家連鎖超市工作過滴一個職員(說得這么明顯了大家應該都知道是哪家了),偶是在超市一線從事管理工作。但崗前培訓偶是把超市(即是它滴購物廣場)所有滴部門都走過了一遍,包括了前區和后區以及樓面,并且呆的分店也不止一家,所以對該超市各部門各分店均有全面的了解。以下是它各部門一些不可告人滴秘密,爆料出來讓公眾都知。
第一,該家超市標榜自己鮮食部門滴衛生標準是完全過硬滴,采用滴全套清潔用品均來自美國莊臣公司,并且莊臣一定時間都會派人來檢查衛生標準。偶來告訴你他們各家分店都是怎么操作滴吧:按衛生標準,鮮食部門滴清潔是不能用到洗衣粉的(眾所周知洗衣服的怎么能入口),也不能用鋼絲球清潔盛放食物的器皿,那樣容易留下細微的金屬顆粒混入食物,但莊臣公司的專用清潔用品價格都極其昂貴,而該超市的鮮食部門都是采取店中店的形式,要由本部門自己核算成本的,所以才會有鮮食部門每個月的盤點(盤點就是為了核算該部門本月的成本以及毛利狀況),所以這些部門采用這樣的操作模式:檢查來的時候是堅持用莊臣的產品的,如果你去那里買東西恰好撞上當天莊臣公司來檢查,那么算你運氣好。平時洗衣粉粉和鋼絲球是照用不誤的。
因為鋼絲球洗衣粉以及普通的洗潔精的成本相對莊臣的專業清潔用品而言,價格低廉得海了去了,而每個月的毛利和成本控制情況,是要在各分店之間進行比對的,這就是鮮食部門的工作業績,就是你評估得高粉以及謀求升職的硬道理,你說這些鮮食的主管經理能不重視嗎?這些地方也是他們降低成本很重要的著眼點。所以不要迷信他們宣揚的衛生標準,你們吃進去的食物上這樣帶著洗衣粉的微粒。
第二,千萬不要買他們面包部門自己生產的烤面包片(就是那種烘干的面包片),這些都是用過期的面包收回來加工的。面包部每天會收回貨架上過期的面包,然后拿到后區,用機器切成塊狀,烘干重新包裝,這樣就成了烤面包片,改頭換面重新銷售(這事偶在培訓的時候就親手干過)。要不你以為怎么控制成本啊?你以為他們會專門生產新鮮面包然后給你烘制面包片啊?做夢去吧。
第三,按照標準,包裝面包蛋糕的時候員工是要帶手套的,可是在實際操作中,除非是有人來檢查,員工是很少帶手套的,因為帶上那玩意干活實在是不利索,要干得快,只有徒手抓了。
這些問題,偶不知道在其他超市鮮食部門存在不存在(因為偶沒在其他超市呆過,偶在離開這家全球500強第一之后就再沒在這個行業做了),但偶可以向你保證這都是在他的鮮食部門真實存在的問題。
不要去迷信什么美國來的超市,就會嚴格執行美國的標準,這家超市現在本土化做得很徹底,管理層除了非常的高層,基本上都是中國人了。他們亞洲區的營運總監是美國人,中國區的營運總監好象是個香港人(偶記得不是很清楚了),這家公司在中國的總部是在深圳,由于比較靠近香港,所以中國區很多高層管理層的職位都是香港人,比如說區域總監,他的會員店是單獨的一塊,中國區的營運總監原來是個香港老太婆,后來老太婆辭職了,換了個中國女人。購物廣場這塊,分為華南區、華東區和華北區,偶在的時候華南區的區域總監是大陸人(但是是在香港招聘的,這人以前在百佳做,百佳總部是在香港,他以前工作是深港兩地跑)、華東和華北區的都是香港人(這僅僅是偶在的時候的情況,現在有米有變動偶不是很清楚了)。區域總監以下就是各店總經理、常務副總、副總、經理等了,這些都是大陸人了(這點和家樂福有所不同,家樂福據偶當時所知,為了貫徹統一的標準,分店總經理一級都基本上是歐洲人的。這點是偶當時在這個行業時候的情況,即2003年,現在有米有改變偶也不太清楚了 )。
這本土化有利有弊,壞處就是同樣的一套標準,美國的拿過來換由中國人來執行,那就完全變味了)。你去他店面看看,主通道都變成了促銷位,堆滿了促銷的商品,這在專業術語叫堆頭(data base),這在美國的標準中是不允許的,美國本土的標準是要給消費者營造一個
寬敞的購物環境,并且堆頭在主干道的過多擺放,也是極不符合消防標準的。可是落實到中國來,中國的管理層們要的是銷售業績,和控制成本,創造高的銷售業績控制到最低成本,才能得到高的評估分,成為各店學習的典范,才可以升職。為了銷售業績和成本,標準早拋到腦后去了。有鬼佬或是香港人來檢查的時候就忙著做標準,鬼佬、香港人一走,大家就一團和氣了。
~
第四,不要買那家超市購物廣場里面的雜牌。
這家零售企業的會員店的商品相對而言,知名的品牌會多些,而在購物廣場,存在很多沒名氣的雜牌的,這些雜牌,絕對價格要比名牌的低一些甚至很多,但是超市從這些雜牌上拿到的利潤比從名牌上拿到的利潤多得多。很多名牌的生產廠家是很強勢的,比如說廣州寶潔,他們的產品如洗發水、紙尿片等,到了超市這一層都是不退不換的,也就是出現消費者退貨或者損壞等等,這些只有計入超市的損耗,不能去找廠家的(而雜牌的通常可以退給廠家或是換的,這樣超市就把損耗成功轉嫁給了廠家),并且,他們能留給超市的利潤空間是很小的,因為人家是名牌啊,是一類商品的形象,超市是不得不進的貨,你超市要賣洗發水的話就得有飄柔、畔亭、海飛絲等牌子,要不消費者準有意見。像寶潔的產品,有時候超市的毛利只有幾個點,有些甚至是零,有時候為了和同行做價格戰,甚至會做到負毛利(而那些雜牌的,一瓶洗發水的毛利甚至能高到30幾個點),也就是說超市做這些名牌產品,賺錢是很少的,但是名牌的質量有保障啊,而那些雜牌的捏,有些都不知道是哪個不知名的小廠或是地下工廠生產的捏。你指望超市的采購人員會幫消費者把關,那也做夢去吧。多少供應商排著隊求著采購想進賣場捏,采購們都跟爺一樣坐在總部等著供應商上門,和他們吵架拼命壓價,他們不吃回扣已經算是很有職業道德了,你還指望他們下到廠家去實地看看,還是那句:做夢去吧。不相信的話請到該家超市位于深圳的總部去看看(羅湖區洪湖路30號),會客廳每天都熱鬧,有多少供應商候在那里,采購忙都忙不過來,偶那么多同事在采購部,從來沒聽說過誰去廠家實地看了看,所以,那些雜牌實際生產的狀況,采購是一無所知的,更別說不和供應商直接接觸的營運部了。
因此,為了自身的利益,還是建議大家不要購買雜牌的日用品,盡量還是買名牌的,其實也差不了幾個錢。
第五,知道這家美國企業如何規避中國法律,避稅將在中國的利潤轉移到美國去嗎?
在這家超市,很多設備都是從美國原裝進口的,比如說很多貨架,化妝品部用的帶燈箱的陳列墻,鮮肉部的防切手套,手提終端等等,你說手提終端這種高科技的產品倒也罷了,你說個貨架,帶燈箱的陳列墻這么簡單并且賊重賊重的DD,至于不遠萬里從美國運過來嗎?咱中國遍地都是,還便宜。干嗎不本地采購捏?而且他這些DD作為成本標價都非常之高,高到你無法置信,一個金屬絲編成的防切手套宣稱上千美金,近一萬人民幣哦,你說至于嗎?又不是金子做的?一臺手提終端宣稱上萬美金,快10萬人民幣了,至于嗎?根本不可能值那個價。你說他們干嗎不在中國買,非要從美國購進這些天價滴DD捏?
讓偶來告訴你吧。這是他們在規避法律轉移利潤。這些東西都是從美國總公司購買的,作為公司的自用品運到中國,由中國分公司把錢付給美國總部,而這些作為公司內部資金調撥,成本購買,這部分的錢是不用在中國繳稅的。美國公司把這些自用品的價格故意標高,就成功的把虛高出來的錢作為內部資金調撥轉移到了美國,而避開了向中國政府繳稅。
關于上面那個不要買雜牌的忠告,真實事例就是2002年發生在東莞購物廣場的黑心豆腐事件(這個大家可以在網上搜一下或許還能找到),實質就是負責采購的人根本沒去過廠家,他根本不知道這豆腐是地下黑工廠生產的。
采購的工作流程就是:供應商上總部來申請進場—送上樣品和某一采購談價格,討價還價一番狠殺,價格確定下來—采購做成報告報給采購總監批—如果PASS商品就可以進場安排面位了,沒PASS就繼續殺。基本的程序就在該超市的總部完成了。不涉及到工廠實地。
知道這家超市做到今天這么大的成功法門嗎?那就是向上面那位花非花啊提到的:低成本的營銷策略!在網上搜一下,很容易能找到該家公司在世界其他地區的分公司員工罷工的消息,比如說墨西哥滴。很可惜中國的法律不允許罷工。再說中國勞動力是供遠遠大于求,你罷工你不做拉倒,大把的人等著這份工作。
而這一營銷策略,在中國則已發揮到了極致。在用人上,也將低成本的策略是貫徹到底,以前政治經濟學學的資本家榨干工人的最后一滴血在這家公司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其具體伎倆如下:
第一,大規模的招用臨時工(part-time worker),和全職工的區別在于:一,他們的薪水是按小時計算的,非常低廉,偶記得偶在的時候是一個小時8塊錢好象,現在有米有變不是很清楚。二,公司不為他們交納各種社保,該超市利用這種損害臨時工利益的手段,成功的逃避了數量驚人的應繳社保金數額,偶在的時候,偶手下部門的員工,有一半是臨時工,到了春節或是五一十一,更會招進來更多臨時工幫忙。這實質是違反勞動法的。可臨時工基本上都是些類似于民工的勞動力,要求他們有高中文化還是初中文化就OK了,具體偶記得不清楚了,有幾個懂勞動法的?即便知道的,有膽向他討要嗎?還是那句話:你不做,有大把的人爭著做!
~
第二,這也是偶非常佩服這個公司的一點,他有一個很好的企業文化以及非常先進的人力資源開發機制,偶也想不通為什么,他就能調動那么多員工發揮出他們全部的積極性,拼命的加班,甚至形成了互相攀比誰加班的時間更長,甚至以加班來定工作表現。加班長的人就是工作積極,到點下班的人就是偷懶。導致加班成風,美國總部嚴格禁止加班(因為這樣加班公司是不付加班工資的,怕引起糾紛),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多員工甚至是到了下班的時間去打完卡又回到賣場繼續工作。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但是偶在這家公司的時候,這股風氣就是真實存在的,搞得偶即便工作做完了該下班了也不好意思走還得在賣場瞎轉悠做忙碌狀,總覺得自己到點走了就很另類。
讓偶來分析一下他能調動員工積極性的原因:
超市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尤其是營運部門,從業者的素質普遍不高,包括營運部的很多中層甚至是高層管理者,都沒接受過高等教育,偶在的時候該公司華南區朱姓營運總監以及華北區何姓總監好象都只是高中學歷,更別提普通員工了,能有個高中中專算不錯的了。很多總經理都是很小就開始做營運,做了10幾年甚至20年這個行業,一步一步做上來的,作為一家跨國大零售企業的分店總經理,絕大部分是根本不懂英文的(英文的FILE、EMAIL都交由總經理助理完成),偶印象最深的是有次在一家分店總經辦,那位總經理拿著英文的樓面分布圖,指著milk powder那個區域問偶,這是什么呀?我FT中,說這是奶粉區域。
作為他們這些人,最希望的就是在個穩定的地方拿份穩定的薪水,這家零售企業這點還是做得不錯的,只要你不出現誠實性的問題,基本上是不會隨便fire人的,所以在這里工作,穩定性還是不錯的。作為一個只有高中甚至更低學歷的普通員工,能在深圳拿到1000來塊錢的薪水,而且還是穩定的,而且還會幫你交社保,這樣的機會他們還是很珍惜的。所以,臨時工會不要報酬拼命加班,爭取能轉為正式工(薪水能高點,能有社保)。而正式工捏,每年會有個年度評估,根據評估分的高低決定你是否加薪加多加少,也決定了你是否有資格作為升員工指導,升為主管的人選。升職就意味著加薪,誰不想?所以大家都拼命的攀比加班,爭取給自己主管,經理留下個好印象,得到高的評估分。
超市是要輪班上班的,該超市為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在深圳地區一個武器就是延長營業時間,深圳很多分店是早上6:30就開門了,最晚的也是7點,晚上營業到11點,更晚的分店是到11:30(別的地區偶不知道,不過據說哈爾濱那邊為了適應當地居民愛早起的生活習慣,早上5、6點就開門了,員工4點多5點就要上班),這樣的話,早班的員工6點多就要打卡上班,晚班的要上到晚上11點或是12點,還有夜班理貨的是上通宵的。夜班理貨的員工是有夜班津貼的,但很微薄,好象才7塊還是8塊一個晚上,知道那有多辛苦嗎?說白了就是搬運工---碼貨,而且為了節約成本,晚上別說是空調了,就是賣場里面的通風設備都是關了的,里面熱得要命悶得要命,偶要上早班的話,早上一進賣場(那時候通風還沒開,要到9點多顧客比較多的時候才開始開),每次都差點能被里面污濁的空氣熏暈過去。
而上早班晚班,你爬起來再早,回去得再晚都是米有任何補貼滴,偶那時候上早班5點多就得起床,一個人走在鬼影都看不到的街上去坐早班車,上晚班12點出來,在街上走得心驚肉跳,深圳滴治安想必大家都知道,滿街都是搶包滴,天橋上到處都是雞和嫖客在討價還價,你就得在他們中間穿行,感覺自己自尊都被踩到了腳底,還隨時都有被搶劫的危險。偶那那時候很多同時都有被搶的經歷,都被搶習慣了,這么惡劣的條件,不給津貼也就算了,連以前早幾年美國人才進來的時候接送員工的班車都為了節省成本給取消掉了。
關于加班這點,這家超市在偶在的時候,在和我們簽定的勞動合同以及公司的員工手冊上白紙黑字規定有這么一條,大意就是:公司的管理層在法定節假日加班,沒有加班工資。法定節假日上班,按1:1補休(也就是比如說你在大年初一上了一天,以后在非高峰時期就補你一天的休)這是很明顯的違法勞動法。管理層也是勞動者,為什么就不能享受加班工資了?退萬步沒有勞動法規定的3倍加班工資,也該按三倍來補休啊?為什么還要按1:1補休?
而在法定節假日,公司的策略就是要求所有管理層全部上班(咱不用付加班工資啊),實在安排不過來才安排普通員工,再安排不過來才安排臨時工。
當你在這家超市購物的時候,是不是發現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偌大的一塊區域找不到一個員工,甚至你等在那里半天都不會有一個穿紅衣服的過來為你服務?(注意,穿白色襯衣綠色圍裙的那是促銷員,是各個供應商派來的,工資由供應商發,不是該超市的員工)。那是因為一個班次安排的員工實在是太少了,后區倉庫要搞,N多報告要簽系統要維護,賣場要整理維護,及時補貨,哪里還有時間留在樓面上為顧客服務??公司為了控制人力成本,拼命壓縮員工數目,每個部門根本沒有足夠的人手安排到每個班次,于是就使喚促銷員幫忙干部門的活,導致促銷員不能促銷自己廠家的商品,轉而成了部門員工的編外,還不用發工資滴,多劃算。
這就是他們在中國的低成本的營銷策略!換句話說,就是采用一切合法、不合法的方式,瘋狂的剝削員工!
哦,對了,還有一點,超市賣的散裝的那些沒任何包裝的食品,就是那些什么棗啊,蜜餞啊放在那里任你裝的那種,能不買千萬表買!!很多是直接丟放在地上滴!真的是非常非常的臟!!在超市工作過的人基本上都不會去買那種滴!好歹也買有包裝的,至少避免掉出廠后的污染啊!
這直播也真不容易啊!打字打到手抽筋!收工了困覺了。明天再上來繼續爆!偶這人思維邏輯性不強,想起啥說啥,還請大家海涵。反正偶在這家超市工作知道的偶都說出來,別的超市偶不了解,就不下結論了。但偶保證偶說的這家超市的這些情況完全都是真實的。偶現在不從事這個行業了,和這家超市這個行業沒一點利害關系,沒必要去誹謗他什么。
大家能否盡量把這些消息告訴自己身邊的人或是順手轉貼到其他網站,讓更多的人知道,最大限度的保護自己的利益,盡量少受到侵害,也算偶為大家做的一點貢獻吧。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