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發酵性豆制品五成不合格 黑豆腐原料竟用豬飼料 西安市豆腐市場系列調查之三 2005-07-19 張英存的“苦惱” 時值記者發稿,張英存還一直在質監和衛生部門之間奔波,為的 是能盡快拿到雁塔區豆制品加工基地的衛生許可證。作為西安市雁塔 區豆制品加工基地的投資人,張英存心存憂慮,擔心自己投資200多 萬元建起的規范化豆制品加工企業可能難以維計。 豆制品基地“慘淡”經營 男人做豆腐(沒有健康證),老婆娃娃燒鍋爐(“土炸彈”)。 這是雁塔區眾多豆腐作坊長期的生存現狀。據悉,去年雁塔區約有近 百家豆制品加工小作坊,其中九成小作坊使用的是“土鍋爐”,加工 豆制品的環境與衛生狀況很差。為排除安全隱患,規范轄區豆腐生產 行業,雁塔質監分局醞釀成立“放心”豆腐生產基地,組織全區內豆 腐作坊統一生產、統一管理、統一經營,從源頭上改變小作坊使用土 鍋爐的不安全和不衛生狀況。 建立豆腐基地,與陜西惟家物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經理張英存的 設想不謀而合。一直想找個好項目的張英存,2003年對西安市場進行 調研發現:400噸左右的豆腐日銷量中,產自家庭式小作坊的豆腐就 占到90%以上,豆腐生產、供應,衛生堪憂。若自己投資成立一個公 司,把地下作坊集中起來,實行“三統一”,不僅能提高豆制品質量, 還可避免惡性競爭,從長遠看,利潤空間也很大。 一拍即合的項目,就這樣于2004年9月,由雁塔質監牽頭,張英 存投資在西安魚化寨建成。時至今日,占地10余畝的豆制品基地正式 運轉將近一年,卻僅有30戶豆制品生產企業入駐基地。 7月12日,記者在該豆制品加工基地看到,戶均50平方米的操作 間內不僅統一吊了頂,墻面貼上了白色瓷磚,還統一配套了上下水管 道、電源、蒸汽管道和防蠅防鼠設施,兩臺4噸蒸汽鍋爐取代了“土 鍋爐”。整齊劃一,十分規范。把豆制品小作坊業主集中到這里生產, 并在黃豆采購源頭和設施、衛生等方面進行統一監控。 “如果這個模式能夠推廣開來,對打擊地下豆腐黑作坊肯定有效。 但是,目前能容納50多戶的基地卻只‘引進’了30戶業主。日產量只 有13.5噸,與全市日銷量400噸相比,市場占有率真是小的可憐。” 談及豆制品加工基地的現狀,作為投資商的張英存不無苦惱。 他告訴記者,原先打算在西安建三個豆制品基地,每個基地容納 50余戶豆制品生產企業,進而加大“白豆腐”的生產量,協助政府全 面規范豆制品小作坊,使西安豆腐市場盡快走上規范化之路。然而, 現在看僅憑企業個人力量是很難實現初衷。基地招商難,產量低,不 僅沒掙下錢,每月還虧3萬元左右。 小作坊為啥不愿進“基地” 當初與雁塔質監聯手建造豆制品基地時,張英存給入駐基地的經 營戶算過一筆賬:每個業主每月按用料5000公斤黃豆計算,房租、水 煤電等生產費用大約2000元,雖然比在外“打游擊”高10%左右,但 工商稅務等手續由基地統一辦理,而且基地內設施齊備,可免除企業 后顧之憂。誰料,招商時卻遇到了“冷落”。不少地下作坊業主認為 豆制品基地“生產成本較高,且正規經營需要繳納相關稅費,所獲利 潤太低”。 一位豆腐作坊業主“坦誠”地告訴記者:“我們也知道自己的作 坊不衛生,又沒有‘三證’,也擔心衛生監督、工商等部門來突擊檢 查,生意做的實在不安心。于是自己就投錢改造了作坊,而別人仍是 老樣子,照樣逃避工商、衛生等手續,費用和成本都很低,豆腐照樣 賣得好,也沒人認你講衛生的‘鉚’”。 原先,西安豆腐市場還沒有一個正規健全的政策法規,現在基地 剛起步就要求一步到位,徹底廢除手工作業,全部啟用不銹鋼容器、 機械化設備等,否則政府就不發衛生許可證。對此,張英存認為此舉 不現實,因為小作坊從規范到提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否則就會被近 20萬元的現代化改造投入“嚇”回去。 張英存對基地前景深感茫然 去年10月第一個進駐豆制品基地的經營戶李耀兵說,他每個月向 基地交納房租、生產管理、稅收等費用約2000元,基地負責向經營戶 安排統一的排污、檢驗設備,集中監控原料采購等環節,并辦理有關 生產、銷售許可證。為把好質量關,基地還聘請了10名生產管理人員 24小時為經營戶服務。盡管生產成本高了,但是質量上去了,價格也 相應提高,就自己而言效益并沒有減少多少。 張英存自己也堅信,基地的操作模式是先進的,走的路子是正確 的。集中生產、分散銷售整合了資源,增強了產品競爭力,可以最終 擊垮“黑豆腐”,同時便于職能部門監督檢查。但因“多頭管理”, 使豆制品市場形成了“都管都不管”的怪現象,豆制品“黑作坊”屢 禁不絕。 針對豆制品“黑作坊”,張英存認為,職能部門規定豆腐生產企 業的設施、容器必須達標,以及生產出來的產品各種營養比例要求, 目前對很多豆腐經營者來說很難達到。“不如從實際出發,給這些經 營者適當降低門檻,先引導他們從‘地下’轉到‘地上’,讓其合法 經營,然后再規范、提高、升級。 7月16日下午,張英存電話告訴記者,他準備最近到各職能部門 再跑一跑,想爭取職能部門更多一些支持。“我不知道自己投資的這 個基地究竟還能不能辦下去,還能辦多久?我真有點‘騎虎難下’。” 談到今后的發展,張英存更是茫然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