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09 16:15:00 北京青年報
“在北京,一個大學生每年的公費醫療費用為66元,而武漢地區平均只有40元左右。40元能干什么?66元也治不好一次‘感冒’。”來自湖北的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發現,上世紀50年代制定的高校公費醫療制度,如今早已形同虛設,而越來越多的貧困大學生進入高校,使得大學生醫療費用的矛盾更加突出。 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周洪宇代表今年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關于建立大學生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議》,試圖從制度設計層面上解題。
學校擔不起公費醫療形同虛設
一直從事教育領域工作并對高校情況相當熟悉的周洪宇代表表示,現有的高校公費醫療制度,是從1953年開始實施的。隨著醫療費用的不斷上漲,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微不足道的公費醫療費用早已是杯水車薪。
周洪宇代表舉例說,武漢有一所高校,一年時間里出現了13位身患重病的大學生,醫療費用都達10萬元左右,而政府給學校的全部醫療撥款不到100萬元,一個重病學生就會花光全年級的醫療費用。絕大部分大學生只能享受低水平的醫療服務。
周洪宇代表調查發現,為了彌補舊制度下的公費醫療不足,許多高校動了很多腦筋,出臺了形式不一、標準不同的新的學生公費醫療方案。但這些方案沒有法律保障不說,也僅能提供低水平的醫療服務。有的學校將國家撥發的醫療費用全部發給學生,不再承擔學生的醫療保障,大部分院校則是以“國家拿一點,學校負擔一點,個人承擔一點”的方式,分擔醫療費用。
以省屬院校湖北大學為例,現在學生在本校醫院門診醫療費用自負20%,學校報銷80%;在校外醫療門診費自負40%,學校報銷60%。無論在校內、校外醫院住院,其醫療費用累計報銷金額不得超過10萬元,超過部分自負。湖北大學在校學生1.6萬人,而享受國家撥款的計劃內學生僅1萬人,即40萬元撥款。據學校統計,平均每名學生每年僅門診費用就是137元,大大超過了國家撥款標準,這還不包括住院費用。學校只有每年從“校長基金”中拿出150萬元至180萬元作為醫療經費投入。
“如今,幾乎所有高校都被類似的問題困擾著。”周洪宇代表說。
學生病不起愛心只解一時之困
“可能與應試教育下的‘高三后遺癥’有些關系,現在大學生的體質令人擔憂。”周洪宇代表說,“有些貧困學生由于過去的家庭生活條件不是很好,體質很差。我了解到,武漢有一所大學進行軍訓,站一兩個小時就有學生暈倒了。”
據調查,目前大學生患大重病呈逐年上升趨勢,僅乙肝病毒攜帶者就占8%至10%,如果按普通療法治療乙肝,通常一年需要1萬元。結核病也是呈上升趨勢,武漢地區2002年至2003年一年間,就有311名大學生因肺結核病住院,按常規治療,一個普通結核病患者治愈,至少需要8000元醫療費用。
為什么大學生不像企業職工那樣有定期體檢,以便早發現早治療?周洪宇代表一言以蔽之:還是錢的問題。除了入校體檢按照有關規定不得不進行之外,多數學校并不愿意增加額外的投入做體檢。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一個學生家在福建農村,父親下崗后一直打工,母親在家務農,弟弟妹妹都在念書,家里負擔很重。她品學兼優,一個月生活費不足100元。但她突然被確定為高危白血病,需要進行骨髓移植手術,手術費用約30萬元。對于這樣一個貧困家庭,學校給予了特殊照顧,全校師生為她進行了募捐,可還是無法解決她的醫療費用問題。”
周洪宇代表說,每年分攤到每個學生頭上的醫療撥款連一次感冒都無法治愈。“病不起”,已經成為大學生尤其是貧困大學生的精神負擔與壓力。而愛心捐助只可以解一時之困,無法徹底解決后續的治療問題,更何況,不是人人都能得到受捐助的機會。
盡快建立大學生醫保體系
“要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病不起’的問題,必須從制度上找辦法。”周洪宇代表開出了五劑“藥方”。
第一,盡快建立新的大學生醫療保障體系。請教育部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組織專人專班,對全國不同地區、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高校進行調研,制定相對統一的醫療保障標準。
第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要改變幾十年來一直不變的投入標準,根據目前的經濟消費水平,提高大學生的醫療保障水平。
第三,建立大學生醫療救助體制。將各種慈善、愛心捐獻納入其中。
第四,把大學生醫療納入社會保障范疇。在制度設計上,將社保覆蓋到每個大學生。
第五,加強大學生參與商業保險的意識。“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學生面臨更多的挑戰,挑戰越多,風險越大。”周洪宇代表說,“目前中國社會的保險意識仍十分薄弱,參加保險,無疑是降低大學生意外風險的較好選擇。”
鏈接
■2005年3月7日上午,南京一名大二男生在上課時突然昏倒,經搶救無效后死亡。一位參與搶救的醫生稱,其可能是死于心臟或血管畸形破裂。
■2005年1月4日上午,吉林省一名大學生在期末考試過程中突然倒地身亡。經有關專家檢測,該生死于心源性猝死。
■2004年12月29日,北方工業大學一名學生在體育課上突然暈倒,最后搶救無效死亡,該生當時僅19歲。
■2004年12月17日下午,北京郵電大學2002級一名本科生在操場踢球時突然倒地,但當急救人員趕到時發現其已經死亡。
■2004年10月17日,北京交通大學學生劉紅斌參加北京國際馬拉松賽時猝死。
背景
多數高校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認為,費用問題是阻礙定期體檢這一制度實施的最主要因素。目前大學擴招,學生數量急劇增加,定期進行正規體檢,費用對學校來說不算小數目。而學校有限的醫療經費維持正常的開支已經捉襟見肘,再想實現定期體檢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學校還有好多教師的醫藥費都還拖著沒法報銷,學生的問題就更難解決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副校長訴苦道。
鏈接
■22歲的河南理工大學學生劉寧突患白血病,雖有不少好心人捐款,但治病錢遠遠不夠。要完全治好劉寧的病,還需要15萬元左右。2005年3月,劉寧含淚泣求:誰能還他生命,他將無償為該單位工作10年。
■一名多次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橄欖球比賽,并取得優異成績的大學生,被查出患有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隊友、同學和老師紛紛伸出援助的雙手,現雖已為他籌得5萬元人民幣,但相比手術需要的50萬元還只是杯水車薪。
■元旦剛過,南京大學的周煜被診斷得了急性早幼粒細胞型白血病!第一個月的治療費將需要30萬元之巨。南京大學的同學和老師在校園內為她募捐,幾天下來,共募集到25萬元人民幣,這在南京高校募捐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然而,正當南大師生都在期盼小周能用這筆捐款戰勝病魔早日康復時,該校化學化工學院的一位同學又被查出身患癌癥。
背景
據了解,國家對每個統招生下撥的醫療費用是每人每年60元。學生在入校時,每人每年交納30元參加住院醫療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學生因病在掛鉤醫院住院,保險公司最高賠付額可達6萬元,賠付以外的醫療費用只要符合公費醫療報銷范圍,學校仍可給予報銷70%。南京大學校方認為,“就我校目前的醫療政策,能保障學生大病住院的基本醫療費用”,但對白血病這種治療經費高達幾十萬元的重癥,學校確實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