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紅包”存進銀行
人大代表、中國中醫研究院名譽院長王永炎說,他發現在一些醫院里出現了把患者送的“紅包”存進銀行,立個活期賬戶的做法。一年甚至三年后才把錢取出來做了科室的“小金庫”。
“這種‘紅包’賬戶,被一些醫護人員及患者認為是在‘情理之中’,但從‘立
獎金過高 變相分紅
北京一些大醫院醫護人員每月獎金能過萬,甚至達到數萬元。對此現象,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名譽院長、政協委員張震康認為,目前醫院分配體制是極不正常的,“可以說,這就是變相分紅,分的是從患者身上掙的錢。”他說,“也是老百姓看病貴的根源之一。”他呼吁,這種分配體制亟待改變,刻不容緩。
張委員透露,醫院運作經費的10%來自國家,90%需要大夫們各顯神通。醫院出現科室承包、個人承包就意味著,哪個科室、大夫看的病人多,收入就多,哪個科室、大夫的獎金也就越高。在這種體制下,醫生不可避免地要開大處方,給患者過度檢查、過度治療。原來10元就能治好的病,醫生能“合理合法”地開出100元的藥。(《北京青年報》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