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圍繞改革醫療衛生體制、進一步便民利民這個話題,紛紛建言獻策。天津市衛生局局長張愈代表建議,整合醫療資源,方便社區居民就醫。 在天津團審議時,張愈代表說,天津市河東區衛生局下屬衛生機構的150多名醫護人員,過去一度因發不出工資而犯愁。從2002年開始,天津市按照居民分布情況,打破醫院的隸屬關系,重新整合醫療資源,重組了幾家大型醫院,并將原來分散在各處的中小醫院改建成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讓社區醫生進入家庭,指導群眾的日常保健、防病、治病等,既擴大了醫療服務的覆蓋面,醫院的效益也有好轉。 上世紀90年代后,國家在醫療保險制度、醫療服務價格及藥品生產流通體制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大批公立醫院走向市場。張愈代表說,醫改同時也帶來了三個問題:一是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醫療投入重治療輕預防;二是醫療衛生服務沒有合理分層;三是醫療機構對資源的利用不合理,存在很大浪費。 張愈代表介紹說,當初,河東區衛生局下屬衛生機構接診病人少,醫護人員發不出工資,不得不下崗待業;而與此同時,市里的大醫院卻應接不暇,不少人只為頭痛腦熱等小病來就診。市里下決心進行整合后,醫療資源的作用得到了較好的發揮。在河東區,醫護人員重新上崗后,從過去被動等病人上門到主動上門找病人,盡管診療收費低廉,但由于基數較大,醫護人員不但解決了工資獎金問題,還有創收,形成了社區衛生建設的良性循環。去年,全市社區醫療機構的收入接近5億元。 張愈代表建議,公立醫院的改制涉及人員身份的轉化,難度較大,應當抓緊研究改制方案,及時出臺有關政策,并在實踐中調整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