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習慣稱腦血管病為腦血管意外、腦中風、腦卒中,意思是腦血管發生了非常急的損傷。通俗地說,腦血管病是由于供應腦內的血管發生病變導致的疾病,主要表現為偏癱、視力障礙、語言表達障礙(失去語言功能或者吐字不清)。
1999年全國衛生事業發展情況統計公報:城市地區死亡原因第2位、農村地區第3位為腦血管病。全國每年新發生腦血管病的人數是120~150萬人,每年死于腦血管病為80~100萬人,而為數更多的是腦血管病的幸存者,這些病人遺留下輕重不等的偏癱、失語和癡呆等殘疾,其中3/4的病人不同程度地喪失了生活和勞動能力。由于生活需要他人照顧,給患者的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腦血管病是一種死亡率高、殘疾率高的疾病。降低死亡率和殘疾率與早期的及時識別和急救有著密切關系。
一、腦中風的類型
●腦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
●腦血栓形成
●腦栓塞
●小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1、腦出血
腦出血又叫腦溢血,通常是由高血壓引起。長期高血壓可導致腦動脈彈性減弱或在一些誘因的作用下一時性血壓急劇上升,引起腦血管破裂而出血,血液外流并向周圍擴散,或形成血腫,壓迫腦組織,出現相應的神經系統癥狀。腦出血如果治療不及時,死亡率高達40%。
2、蛛網膜下腔出血
中青年人發病率高,病因多是由于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瘤。與腦出血不同的是,蛛網膜下腔出血時,腦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腦組織外面的蛛網膜下腔。這種病人必須及時施行腦外科手術,挽救生命,并要防止復發。
3、腦血栓形成與腦梗死
腦動脈硬化使血管腔變窄細,一些脂類的物質與血液形成固定的血凝塊,又叫血栓,血栓堵塞腦血管,使血流阻斷,這就是腦血栓形成。腦血栓形成后由于缺氧缺血使部分腦組織發生壞死,醫學上叫做腦梗塞或腦梗死,死亡率為10%~15%。
4、腦栓塞
在心臟或其他部位形成的血栓脫落后隨血流進入腦血管,梗塞在腦內某部位或腦血管內阻斷了血流,其結果與腦血栓一樣,導致腦梗死,這種占腦血管病發病率的5%~10%。
5、小中風
小中風在醫學上稱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簡稱TIA),小中風既是腦血管病的一種類型,又是其他腦血管病的前驅癥狀之一。小中風的表現與腦血管一樣,只是小中風病人都能在24小時內完全恢復,大多數小中風發作后數秒或數十分鐘之內恢復正常。大約有36%病人在發病1個月內發生腦梗死,半數的小中風病人如果不加以必要的治療,在一年之內將會發生腦梗死。一般來說,約有10%腦中風的病人以前至少經歷過一次小中風發作。
小中風高齡者多,并具有4個特點:
(1)發病突然;
(2)持續時間短暫;
(3)恢復完全;
(4)可反復發作。
病人若發生小中風,雖能很快恢復,但一定要去看醫生,進行正規治療。
除了小中風外,其他類型的腦血管病,即使有經驗的神經科專家,有時也難以區分。現代醫學的發展,使得對腦血管病的診斷依靠CT掃描(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或MRI(核磁共振)檢查,不僅能明確地識別出腦中風的類型,而且還能對病情的程度進行描述。例如腦出血的量,血腫大小,腦梗死的面積的大小等等。除小中風外,不論哪種腦中風如果不及時采取急救措施都可能引起病人早期死亡。
二、腦中風的危險因素
1、高血壓
高血壓是腦中風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尤其是腦血栓形成、腦出血。
血壓長期持續高于正常,發生腦中風的危險性高,血壓越高,腦中風的危險性越大。
2、吸煙
吸煙者腦中風的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2~3倍,停止吸煙,危險隨之消失。
3、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腦中風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人群。
4、高血脂癥
5、嗜酒和濫用藥物
嗜酒可引起高血壓、心肌損害。有些藥的濫用也會引起腦中風,尤其是可卡因和其他毒品。可卡因能引起血壓升高誘發腦出血。
6、肥胖
控制體重不僅有利于預防腦中風,而且對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都會帶來有益的影響。
7、久坐不動的生活習慣
久坐不動是指不愛運動的人,這種人的生活方式非常不利于健康,也是腦中風的危險因素。活動量少,容易肥胖,容易患高血壓,也容易引起體內動脈血栓形成。
8、血液黏稠
由于血液黏稠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腦血管,發生腦中風。
9.心房顫動
慢性心房顫動容易在心臟內形成血栓,栓子脫落后隨血流到達腦血管內導致腦栓塞。
腦中風的危險因素綜合起作用,逐漸導致腦血管意外發生。所有的危險因素中,高血壓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尤其是腦出血,只有當血壓短期內急驟升高,造成血管破裂而導致出血性腦中風。正常血壓下的腦出血比較少見。
什么是高血壓?
世界衛生組織高血壓治療和預防委員會規定:
經2次以上測量,舒張壓(低壓)在90毫米汞柱以上,收縮壓(高壓)在140毫米汞柱以上為高血壓。
國際上高血壓發現教育和治療協會規定:6歲以上兒童正常血壓是110/75毫米汞柱以下:成人正常血壓是140/90毫米汞柱以下。注:1毫米汞柱=133.322帕
三、腦中風的識別
腦中風對大腦的危害很大,中風后幾分鐘就可以引起腦損害,嚴重時病人很快就可能死亡。腦中風病人如不及時治療,有的病人雖然活下來了,但卻留下嚴重殘疾,使生活質量大大降低。
對腦中風的確定診斷是進行頭顱CT、MRI的檢查以明確腦中風類型和程度。并非所有的腦中風病人都能立即進行頭顱GT或MRI的檢查,即使是在設備較好的大城市醫院,也可能因為病人較多、設備不足,難以立即進行CT檢查。所以掌握識別腦中風的常識,了解腦中風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十分重要的。
腦中風的主要臨床表現
1、腦中風共同的先兆表現
頭痛、頭昏、耳鳴、半身麻木、惡心。
2、腦中風共同的重要表現
昏迷、嘔吐、偏癱、失語。
3、具體表現
每個病人的發病表現有所不同,可表現為以下的一項或幾項。
(1)意識障礙:嚴重者突然昏迷。
輕者神志恍惚、昏睡、叫醒后又很快入睡。
(2)肢體無力或麻木,面部、上肢、下肢感覺障礙:有蟻行感、無痛覺感。
(3)單側上肢或下肝運動不靈活,不能提舉重物,易摔跤。
(4)語言障礙,突然說話不利索或說不出話來。
(5)瞳孔變化。
① 一側大一側小。
② 雙側針尖大小。
③ 兩側擴大。
(6)理解能力下降,或突然記憶力減退。
(7)視覺障礙,單側眼視物不清。
(8)眼球轉動不靈活。
(9)小便失禁。
(10)平衡功能失調,站立不穩。
4、中風危重癥的識別
(1)突然昏迷,逐漸加深,;血壓顯著升高。
(2)嘔吐不止,鼾聲大作。
(3)呼吸微弱,斷續、嘆息樣呼吸,每分鐘6次左右。以上這些癥狀可以出現在腦出血、腦血栓形成或腦梗死的病,但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表現有所不同。
5、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識別
(1)頭痛常發生在一側或頭后部。
(2)脖子僵硬。
(3)惡心嘔吐。
(4)偶有視覺障礙。
(5)昏迷,輕癥病人神志可清醒。
四、腦中風的急救原則方法
1、腦中風的急救原則
急救的目的是保住病人生命,降低失語、偏癱的殘疾率。當發現病人摔倒在地、昏迷、嘔吐、偏癱、過去有高血壓史,懷疑腦中風,按下列原則急救:
(1)病人去枕或低枕平臥,頭側向一邊,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將嘔吐物誤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切忌用毛巾等物堵住口腔,妨礙呼吸。
(2)摔倒在地的病人,可移至寬敞通風的地方,便于急救。上半身稍墊高一些,保持安靜,檢查有無外傷,出血可給予包扎。
(3)盡量不要移動病人的頭部和上身,如須移動。應由1人托住頭部,與身體保持水平的位置。
(4)撥打“120”電話呼救,請急救人員前來急救。
(5)吸氧,血壓顯著升高但神志清醒者可給予口服降血壓藥物。
(6)守候在病人身旁,一旦發現嘔吐物阻塞呼吸道,采取各種措施使呼吸道暢通,可用手掏取。呼吸停止時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
(7)腦中風應送醫院進行CT檢查,區分腦中風的類型,針對病因進一步治療。
◆◆腦中風急救要點
①病人摔倒在地,應就近移至易于處置的地方,移動時,應由1人托住頭部,與身體保持水平的位置。
②昏迷病人應平臥位,頭側向一邊,保持呼吸道通暢,并防止嘔吐物誤吸。
③病人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④盡快呼叫“120”急救服務,請急救醫生前來搶救病人。
⑤病情穩定后,在嚴密監護下送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搬運病人時盡量保持平穩。
腦中風檢查依靠大型的先進器械、設備,必須到醫院才能進行,所以,一旦發生腦中風,應盡快就近送到有檢查條件、治療條件的醫院去。
2、腦中風的主要檢查手段
(1)多普勒超聲檢查腦動脈栓塞情況。
(2)腰穿,抽出腦脊液里有血應考慮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
(3)CT檢查:發病后即可顯示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出血部位、出血量多少;發病24小時后可顯示腦梗死和梗死面積大小。
(4)MRI檢查(核磁共振檢查),能夠較早發現CT檢查看不到的腦梗死病灶。
(5)腦血管造影,是將一根細管插入腦動脈注射顯影劑,可以看到腦內血管梗塞情況,確定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原因和部位。
(6)正電子激發掃描,簡稱PET,這種方法是用儀器檢測病人腦內反射出來的正電子,計算機根據正電子信號描出腦血流圖來協助診斷。
作者:北京急救中心編寫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