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整天坐在電腦前面,追隨著幻影,跟各種怪物作戰。他們當中的一些人被當作病人送進了醫院進行治療。醫生認為他們得了一種特殊的癮癥。他們究竟受到了什么樣的誘惑?他們古怪的激情是否基于人所共有的基本渴求?
□ 他們是病人嗎?
□ 誰又是真正的無辜者?
□ 奇異的激情由何而來?
□ 誰讓他們不能自拔?
□ 誰先做出了這塊蛋糕?
□ 誰來滿足我們的需求?
他們是病人嗎?
從我坐的地方看過去,程軒背部彎曲的弧度讓人有些難過,它在這個14歲的男孩身上呈現出一種與其年齡相去太遠的衰老。橫躺在床上的是來自沈陽的陸飛,21歲的大學生,左眼總是半瞇著,無法完全張開的樣子,右手食指習慣性地在大腿上敲擊。角落里戴眼鏡的是天津的顏挺,一位高中生,打牌時始終帶著一種莫名的緊張。我們摸牌總是不對,就每人數自己手上的牌,而每次都是陸飛第一個數完。我發現他嘴里數的與手上的動作不一致,他自己卻沒感覺到。我讓他重數了三次,他數出了三種結果。最后我拿過來數了一次,再讓他慢點數,他才數對。陸飛是沈陽一支《CS》(一款著名的射擊游戲)戰隊的主力成員,在“CS”界算頂尖水平。陸飛數牌出錯正是由于他的職業病。對于“CS”高手來說,手的反應該比意識快,并且要成為條件反射,特別是練狙擊,往往要在看到有人時已經開完槍。
我們所在的地方是程軒的病房,位于北京軍區總醫院的網絡依賴治療中心內。和我玩牌的三個人都是作為玩網絡游戲成癮的患者被父母送來這里接受戒癮治療的,但我不能確定是否應該把他們稱作病人。
“網絡成癮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在精神方面,自閉、抑郁、焦慮、易激惹,也會有些如頭暈、失眠、視力障礙、食欲不振甚至脊柱彎曲等身體癥狀,”中心主任陶然說,“判斷網癮的條件和其他癮癥差不多,主要依據是是否存在依賴性和戒斷反應,后者指在被強制停止玩游戲后出現的情緒波動和各種心理障礙,嚴重的還會有暴力傾向。來這里的許多孩子在家時曾有過暴力行為。”張廣發是北京軍區總醫院前精神科主任醫師,他在這里的主要工作是判斷前來治療的患者是屬于網絡成癮還是有其他精神疾病。“從生理角度來說,軀體癥狀還包括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表現為手抖、心慌、出汗、焦躁等,在大腦中的病變部位位于“邊緣系統”,這里是大腦中管理內臟活動、情緒反應和性活動等的高級中樞。我們觀察到網絡成癮患者腦中幾乎都會出現5-羥色胺的失衡,不過目前還不能根據5-羥色胺失衡就斷定一個人成癮。”張廣發說。5-羥色胺是一種神經遞質,許多抗抑郁藥都是通過對5-羥色胺的調節來實現療效的。“邊緣系統”和“5-羥色胺”也常常出現在針對毒癮的醫學研究報告中。
中心目前的治療手段主要采取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心理治療互相結合。藥物治療通過吃藥片和輸液來調節內分泌、促進睡眠;物理治療是一種神經內分泌平衡儀治療,用來調節神經功能,幫助睡眠;另外,每天還有一次心理治療。中心還制定了專門配合治療的作息方案,患者每天按時起床按時關燈睡覺,早上和下午要進行各種體育鍛煉;每周還會組織去博物館、科技館以及大學校園的參觀活動。整個療程在20天左右。
中心目前有20位患者正在接受治療,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最小的12歲,最大的22歲,大多都已輟學。據接待我的姚醫生介紹,這里偶爾也會來一個年紀大的,前兩天就有一位70多歲的老人出院。除了個別上網瀏覽、聊天成癮,患者主要是玩網絡游戲上癮。“他們中大部分是被父母親以旅行之類的借口騙來的,”陶然說,“剛到的時候往往情緒很大,根本不承認自己有什么問題。”根據中心的統計,游戲上癮的人群主要集中在13歲到17歲這個年齡段,男生比女生高,比例是9:1,初中生和大學生較多,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學生較少,可能因為要面臨高考。大學生中大一的最多,因為剛進大學沒有什么負擔。
陳欽身高1.96米,笑容燦爛,說話聲音洪亮,主動而充滿自信。這位17的歲少年是一名預備役軍人,除了多動癥,我難以相信他就是那個他的心理治療師說的內心孤獨、有自卑傾向的孩子,更難以相信他曾因父母親禁止他玩網絡游戲而用刀威脅過他們。我們一見面他就對我說,自己是被父母騙上飛機的。陳欽玩的是《魔獸世界》,一款眼下風靡全球的網絡游戲。他在里面有五個角色練到了頂級60級,還有一個練到了59級。陳欽曾經用16天的時間就練出一個滿級的號,而職業代練者練一個滿級的號至少也得花18天。陳欽說自己喜歡跟人“PK”,特別喜歡殺別人的小號,因為他練號的時候也被高級別的殺過,很郁悶。“我就是要比他們都強,”陳欽說,“一個字,爽!先殺小號,如果他換大號來,再殺大號。”眼下陳欽只等入伍通知書下來就去部隊報到。提起這件事他就很興奮,自豪而且充滿期待,他向往軍人的血性和孔武有力。我問他還想不想《魔獸世界》,他說當然想。“前一陣子回家了幾天,還在家玩呢,只是不像以前玩得那么瘋狂了。我打算過幾天出院后連續玩上幾天幾夜。入了伍肯定不能玩了,沒有辦法,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他鄭重地說。
文章來源:21cn健康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