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作性障礙(Mutism)(轉)
2006-03-17
作為特種癥狀的緘默,指言語器官無器質性病變,智力發育也無障礙而表現沉默不語。 【病因和機理】 選擇性緘默癥多發生于敏感、膽怯、孤僻性格兒童,平時父母過分溺愛、保護、因初次離開家庭、環境變動而起病,部分病例 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癔病、情感性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癥患者亦可出現緘默癥狀。 【臨床表現】 沉默不語,可長時間一言不發。選擇性緘默癥患兒則對某些人、人群或在特定環境中保持緘默,而對另一些人和環境中講話流暢。 【鑒別診斷】 (一)選擇性緘默癥(elective mutism) “緘默”的高度選擇性是本癥特點。患兒智力發育正常,韋氏兒童智力測驗智商在70或70以上。起病多在3~7歲,女性多見,多是敏感、羞怯性格。神經系統檢查無異常,亦無其它精神或身體障礙。 (二)癔病緘默癥(hysterical mutism) 有時可與癔病木僵同時出現,如無并發木僵,則僅表現緘默不語、寫字、手勢等動作都很敏捷,面部表情也很活潑。緘默表現和其它臨床癥狀一樣,具有發作、痊愈突然,易于接受暗示等特點。 (三)緊張癥的緘默癥(catattonic mutism)病人緘默不語,或有片斷的破裂性語言,同時可伴有拒絕、違拗、木僵、蠟樣屈曲、沖動等癥狀。患者意識清楚、無智能缺損、自知力缺如。診斷應根據精神分裂癥證的典型病史或緊張癥的有關典型癥狀。 (四)妄想的緘默癥(delusinonal mutism)系統妄想癥與妄想型精神分裂癥都可發生緘默。常見因周圍人不同意患者所述妄想內容,而拒絕與周圍人交談和因幻覺或妄想內容“命令”患者不語而保持緘默。患者無違拗、沖動、或僵住現象。 (五)抑郁癥的緘默癥(melancholiac mutism) 抑郁癥可以表現為木僵或喃喃自語,患者面容悲戚,有時伴發陣發性焦慮,病情嚴重者絕對緘默。慢性病例表現雖如“癡呆”,但病史有初期悲觀妄想與情感抑郁,電休克治療后可恢復正常等可資鑒別。 (六)詐病性緘默癥(malingering mutism) 單純性詐病沒有任何病性,完全偽裝“不語”;擴張性作詐病有一定真實病情,但緘默不是原有病情應有的表現。 (七)其它 某些器質性疾病在病程不同階段亦可出現緘默癥,如嚴重的帕金森氏病,腦血管疾患,腦缺氧后遺癥,雙側丘腦切開后,均可出現緘默癥樣臨床表現,但相應臨床表現、病史及實驗室檢查可資診斷。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