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金先生是以紅十字會腫瘤防治中心主任的身份投入慈善事業的, 幾十年來,他常到江陰、浙江溫州、舟山群島、金山、安徽定遠、江蘇淮陰、射陽、福建等地農村免費為貧困病人看病。據了解,因為長期從事紅十字會慈善工作,丁先生已經養成看見病人遇到“吃住難、看病難”,就會主動幫助他們解決,他無償幫助過的人至少超過1萬,其中大部分是癌癥患者,還有十多個孤兒,連續十多年都在他不間斷地接受丁先生的現金資助。而他自己卻節衣縮食,生活上是過的去就行,從不奢侈浪費,他常常對家人說,我們早就進入小康了,可是農村還有很多家庭孩子生病都看不起,甚至還有衣不蔽體的,你們不親眼看不知道,我們隨便節約幾元錢,可能就是他們一家一天的生活費啊!
數年來,丁先生的事跡被全國個大媒體廣泛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面對社會各界給予的榮譽,他總是說,我只是做了一點點工作,看到還有很多人因貧窮而看不起病,還在受病魔的折磨,我的內心始終還是不能平靜,我夢想著自己能夠建立中國一家慈善醫院,解決更多的貧窮患者的痛苦。
丁先生的夢想終于實現了,2004年2月18日,在中央有關領導及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下,丁學金先生全額投資的中國第一家民營慈善醫院終于在上海開張了。丁學金開創了一個“以病養病”的慈善醫療模式:即是把醫院正常收入中的大部分作為“慈善基金”,去幫助那些沒有支付能力的的病人,再加上當地政府、街道、民政局的補貼,齊心合力幫助貧困病人度過難關。
可是事與愿違,剛剛開業幾個月以來,醫院就陷入虧損狀態,一方面是因為許多民營醫院在上海的“不良記錄”,加上國家政策規定民營醫院不屬于醫保范疇,許多普通市民不愿來看 ,醫院正常收入不高,另一方面經常救助許多無力負擔醫療費用而又慕名而來的病人,開銷很大;更為令人不解的是甚至有很多有經濟能力的病人也要求減免費用,如果遭到拒絕,就說醫院是“假慈善”。根據我國目前的法律,慈愛醫院并不具備接受募捐的資格,醫院的正常運行僅靠丁先生個人的財力是不夠的,為了醫院,為了幫助那些需要救助的病人,丁學金先后又籌措了500多萬元追加進去,而他自己卻和老伴住進租來的一室一廳。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很多人都替他擔心,他總說我自己是醫生,沒關系的。可是天有不測風云,終于丁學金累倒了,而且是腦溢血,半身癱瘓在床。當時睡在床上,淚汪汪的,心里很急,他還想到有那么多病人該怎么辦。他一輩子從事腫瘤愛心救治,曾發動上海200多名有奉獻精神的專家教授診治全國腫瘤病人3000多名,在病家,全國紅十字界、慈善界享有崇高的聲譽,但他知道自己遇到了最大的問題了:來日無多了,但他身體剛剛恢復,他又爭分奪秒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當丁先生再次病倒的時候,他再也沒能起來。慈愛醫院的全體員工哭了,病房里的病人、家屬哭了,舟山群島在嗚咽,遠在中原的天主教堂里,正在為他祁福的人們哽住了,慈善界、醫療界的一位巨人倒下了!
先生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開創的中國民營醫院的慈善模式卻完好無缺的保持下來了,全體慈愛人的慈善理念卻更加堅定了。正如丁先生的兒子丁歡所說,他將繼承父親的遺志,設立“貧困病人評估小組”,使“慈愛基金”的使用更加合理規范,同時引進資本,繼續做大做強慈愛品牌,為更多的貧困病人解除痛苦,以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
紅十字本身就要救死扶傷!——丁學金
慈愛精神就是對病人的高度負責。——丁學金
為腫瘤病人看病就是幫他把“老祖宗”拿掉,轉移出去,然后把子子孫孫打掉,走錯一步就會輸掉,我們已經摸索出一套經驗。不是上來就做手術,而是要充分考慮延長生命。——丁學金